日前,公安部部署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升交通管理服务便利化工作,并公布了简捷快办、网上通办、就近可办等20项交通管理“放管服”改革新措施,9月1日起全部推行。切实落实“放管服”改革各项工作,既是当前交管工作深化改革的着力点,也是保障汽车社会安全、提升汽车社会运转效率与和谐度的重要抓手。
我市交通管理“放管服”在8月1日前先期推出了8项便民服务类措施,9月1日起,20项“放管服”改革便民服务新举措将在我市全面推行。
20项交通管理“放管服”改革新举措明细
1、申请材料四个减免
2、18类业务一证即办
3、普通业务一窗通办
4、个性服务自助快办
5、交管服务网上办理
6、政务信息网上互通
7、安全教育网上学习
8、交通事故网上处理
9、社会服务网点代办
10、邮政服务网点代办
11、延伸农村交管服务
12、推进交通事故快处快赔
13、实行车辆全国“通检”
14、推进车检程序优化
15、便利车辆异地转籍
16、便利驾驶证省内异地申领
17、健全监督制度机制
18、加强智慧监管建设
19、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20、加强信息系统安全保障
20项交通管理“放管服”改革新举措解读
近日,公安部办公厅印发《公安交管部门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交管服务便利化的措施》,部署深化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陆续推行20项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新举措。现将相关措施予以解读。
一、7月底前,我市落实的8项便民服务类措施
问:请介绍一下窗口服务“申请材料四个减免”具体内容?
答:改革前,办理交管业务需提交身份证明及复印件,填写纸质申请表格,提交相关证明凭证,办理车辆业务还需要群众花钱自行拓印车辆识别代号,材料多、环节多,群众往往不太熟悉、不便操作,也滋生了一些非法中介,扰乱办公秩序和服务环境。
改革后,“减证便民”,方便群众更简便、更高效、更快捷办理交管业务。
免复印——原来需申请人提交的身份证明复印件,将由窗口工作人员通过身份证读取设备自动读取,由高拍仪扫描留存电子文件,或者由车管所免费复印。
免填表——原来需要申请人填写的纸质申请表格,转由窗口工作人员采集信息、打印表格,申请人只需签字确认。
免费拓印——办理机动车登记需要拓印车辆识别代号。原来需要申请人自行拓印车辆识别代号,转由车辆管理所、机动车登记服务站等免费拓印,切实减轻了群众负担。
免提交——原来需要申请人提交的相关部门的证明凭证,如医院体检证明等,均取消提交纸质证明凭证。
问:此次改革提出了18类车驾管业务“一证即办”,请介绍一下具体内容?
答:“一证即办”:即对补换领、审验驾驶证等18类车驾管业务,申请人凭本人居民身份证明一证即办。原需审核或收回的驾驶证、行驶证,通过内部信息核查,不再要求群众提交。“一证即办”的具体业务事项如下(表格展示):
问:请问这次改革如何实现交管业务“一窗通办”?
答:改革前,办理车驾管业务一般需要经过受理、审核、缴费、发证等多个环节和岗位,特别是缴费等环节,群众需要到不同窗口多次排队、多次往返,程序较为繁琐,耗费时间较长。
改革后,整合优化办事流程,变群众往返为内部转递,变群众跑腿为数据传输,实现办理车驾管业务只进“一扇门”、只到一个窗口办结。
业务办理一窗式。整合业务窗口,实行所有业务窗口可以办理全项车驾管业务,实现群众到任一窗口即来即办。推行缴费支付电子化,实现“一次排队、一次受理、一次办结”。
车辆登记通道式。推行受理、审核、查验、照相等通道式、流水化作业,群众只要按照标志和地面标线所指行进,实现只排一次队即可完成验车。同时,推行PDA终端查验车辆,查验结果信息化传送,简化机动车登记程序。
问:这次改革对推行自助服务方面有哪些考虑?
答:交管业务自助服务终端是“互联网+交管服务”的延伸,是智慧交管的重要体现,有利于拓展交管服务时空范围,有利于提高业务办理效率。
2018年初,市公安局自主研发推出交管自助服务终端,并在车管所、派出所、交警中队以及人员密集的乡镇、商圈、学校、医院全面配置,设置“24小时交管服务自助区”,将服务触角延伸到群众身边,将服务时间拓展为“全天不打烊”,群众在任何时间都可以通过自助办证一体机,一站式自助完成驾驶证补换申请、缴费和领取证件,还可以自助完成补牌补证、违法处理、罚款缴纳等14项交管业务,既减少了过去群众窗口排队等候时间,节约了群众往来办事的时间成本和交通成本,也打破以前只能在工作日办理业务的限制。
问:此次改革在提升交管网上服务水平有哪些举措?
答:2015年公安部推行了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www.122.gov.cn),配套研发“交管12123”手机APP等系统,为群众提供了网上办理交管业务途径,构建“互联网+交通管理”新机制。
市公安局在全面运用“交管12123”平台基础上,全力打造e交管、支付宝、微信等网络平台,通过网上受理申请、远程审核、后台制证发证,网上学习、网上教育,让群众足不出户就可办理车驾管业务,大限度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不跑路。全面实施驾驶人网上自助约考、网上预约检车、网上预约办证,开展周末考试、周末检车等服务,企业、群众根据自己时间安排,“随到随考”、“随到随检”、“随到随办”。
2018年,通过拓展微信、支付宝两大金融支付平台,将互联网业务与互联网金融进行深度融合,在全国率先实现微信、支付宝办理各项业务、缴纳各种业务规费,打通了互联网+业务办理的后一个环节,实现了业务受理、审核、制证、缴费、送达的全互联网化。
问:请介绍一下交管服务向社会延伸方面的内容?
答:交管服务社会化是优化服务供给、解决资源配置不足的重要途径,是织密服务网络、满足群众新需要的有效载体。
近年来,我市主动将放权的末端向社会单位延伸,充分发挥社会力量,有效延伸车驾管服务窗口和触角,进一步拓宽服务渠道,完善社会化服务的规范标准、信息系统等制度性建设和支撑,大力推行社会机构代办交管业务,先后向汽车销售企业、机动车检测站、二手车交易市场、汽车报废回收企业、保险、银行等社会单位让渡机动车注册登记、转移登记等9项车驾管业务权限。目前,全市新建、改建车驾管社会服务站达114家,实现了“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
问:针对农村地区交管服务延伸有哪些举措?
答:为积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适应农村汽车和驾驶人快速增长的新形势,有效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要,此次改革,公安机关主动将交管服务进一步向农村延伸,构建了农村交管服务新格局。
一是向区县下放车驾管业务。近年来,先后向区县车管所下放车驾管业务121项,41个区县车管所由过去仅承担4项机动车业务,到现在已经能够承担除 4类重点车型以外的121项所有车驾管业务。
二是向农村延伸交管服务。依托交警中队、派出所等基层单位以及保险、邮政等社会单位布建车驾管社会服务点,办理摩托车注册、核发免检合格标志、补换领驾驶证等业务。同时,通过“流动车管所”下乡、交通安全员和劝导员代办等方式,大力开展“上门办”服务,着力打通农村服务的“后一公里”。
问:机动车检验方面有哪些新的便利举措?
答:2014年公安部会同原质检总局推行机动车检验制度改革,推出新车六年免检、省内异地检车、放宽检验机构许可等系列改革措施,有效破解了检车难、排队长等问题。
推行网上预约检车、周末检车、网上申领免检标志,我市93家机动车检验机构全部实现网上预约检验,其中65家实现检验审核后置。机动车检验后置服务,将群众检车时间从4个小时减至25分钟以内,有效减少了群众办事的时间成本。
二、8月底前,我市落实的9项便民服务类措施
问:请问满分教育和审验教育适用的驾驶人有哪些?建设网络学习平台的目的、作用以及下一步工作打算是什么
答:满分教育是指机动车驾驶人在一个记分周期内累积记分达到12分及以上的,应当参加为期七日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学习。审验教育是指持有大中型客货车驾驶证的机动车驾驶人,在一个记分周期内有记分且尚未达到12分的,持有其他准驾车型驾驶证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员死亡承担同等以上责任未被吊销驾驶证的,以及校车驾驶人等三类驾驶人接受审验时,应当参加不少于3小时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交通安全文明驾驶、应急处置等知识学习,并接受交通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现阶段,“两个教育”工作在加强重点驾驶人交通安全再教育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我市每年有超过6万人次参加满分教育,超过20万人次参加审验教育。
改革前,传统的“两个教育”模式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有的教育场所远离市区,驾驶人接爱教育不方便,特别是在外地工作的驾驶人极不方便;有的教学能力欠缺,警力不足,教育效果不佳,监管存在漏洞。
为积极适应“互联网+”给交通管理工作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进一步严格重点驾驶人教育管理,不断提升信息惠民水平,2017年底,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组织研发了机动车驾驶人违法记分满分教育和审验教育网络学习平台。
力求通过平台的推广应用,实现“三个提高”,一是提高“两个教育”管理效能。平台将对驾驶人区分管理,对审验教育驾驶人及偶有满分记录的驾驶人,可以通过平台实现互联网自主报名、学习、预约,减少往返教育点间的无谓“跑腿”,并逐步实现“网上审验”;对多次严重违法的驾驶人,将采取“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的教育方式,利用平台严格监管线下教育的报名和学习环节、网络教育学习过程。
二是提高“两个教育”教学质量。公安交管部门将组织制作音视频等内容丰富的各类课件并上传至学习平台,通过“统一建设、各省维护、资源共享、全国使用”的模式,丰富教育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三是提高学习教育监管力度。平台与公安网数据对接,规范“两个教育”报名、学习、业务办理流程。通过人脸识别、信息比对等技术手段,对违法驾驶人身份信息进行核对,确保违法驾驶人本人参加,有效遏制“分虫”、替学替考及买分卖分等违法现象。为弥补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我市2017年自行研发了互联网“两个教育”学习平台,可在微信、支付宝上申请和学习,平台自2017年4月开始运行。
改革后,迅速解决了群众参加教育不便的难题,社会各界反响较好。截至8月27日,已有4万人通过平台完成满分教育、6万人通过平台完成审验教育。下一步,公安部交管局将积极践行“互联网+交通管理”,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推广机动车驾驶人违法记分满分教育和审验教育网络学习平台应用,并同步开发手机APP版网络学习平台,不断创新重点驾驶人宣传教育工作。
问:请介绍一下我市邮政服务网点代办的情况?
答:交管服务社会化是优化服务供给、解决资源配置不足的重要途径,是织密服务网络、满足群众新需要的有效载体。近年来,各地公安交管部门积极探索、努力创新,充分发挥社会力量,有效延伸车驾管服务窗口和触角。
此次改革,公安部及时总结提炼各地经验做法,进一步拓宽服务渠道,完善社会化服务的规范标准、信息系统等制度性建设和支撑,大力推行社会机构代办交管业务,实现“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
邮政网点代办就是建立警邮合作平台,充分利用邮政网点遍布城乡、贴近群众的优势,推行在邮政网点代办补换领号牌、行驶证、驾驶证、申领免检标志、变更联系方式等业务,织密覆盖城乡的交管服务网,实现就近受理、后台制证、邮寄送达。此次推行交管业务向社会延伸,关键是要坚持放管并重、放管结合,做到“三个统一”:统一规范程序。推行统一的准入条件、服务标准、业务流程,保障业务办理规范化、标准化。统一信息系统。统一使用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专网服务系统,统一配置业务权限,统一开展人员培训,提高业务办理时效性、安全性。统一监管制度。配套制定统一的监督管理制度,所有社会代办机构统一纳入信息化监管中心,实施分层级同步监管,确保放得下、管得好。目前,我市邮政网点代办已开设2家,可办理12种业务。下一步,还将协调邮政方面,逐步在我市各区县建立遍布城乡的警邮合作网点。
问:驾驶证异地申领条件有哪些变化?
答:随着人流、车流、物流大增长、大发展,群众异地生活、学习、工作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异地申请驾驶证需求持续旺盛。此前,公安部已全面放开驾驶证异地申领,但群众仍需提交所在地居住证或者暂住登记凭证,社会群众希望能进一步放宽条件。
此次改革,公安部坚持民意导向、需求导向,在完善升级信息系统基础上,逐步放宽异地申领驾驶证条件,进一步便利群众就近、自主考试领证。重庆作为直辖市,更是早就实行了市内通考:一是本市居民持身份证市内“通考”。对在市内不同区县申领驾驶证的申请人,可凭居民身份证直接申请,无需提交居住证或暂住登记凭证。二是外省居民持居住证市内“通考”。对跨省(区)异地工作、生活的人员,在办理所在全市任一区县的居住证后,可以直接在全市范围内申领驾驶证。
问:什么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如何发挥作用?
答:为公正高效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2017年10月,高院、公安部、司法部、中国保监会联合部署在全国部分地区开展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改革试点,搭建“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平台,对法院受理的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件,通过互联网将人民法院、公安交管、司法行政部门以及调解、保险、社保、鉴定机构等有关职能单位的信息联通共享,为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当事人提供在线损害赔偿调解、赔偿计算和保险理赔、司法鉴定、司法确认、法院诉讼等服务,确保有效分流诉案、化解矛盾纠纷、提高调解和诉讼效率。
此次改革,公安交管部门将积极做好改革试点工作,不断丰富和完善交通事故人民调解机制,在积极引导当事人通过“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模式解决损害赔偿纠纷的同时,充分发挥保险公司在定损理赔中的专业优势,推动开展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对公安交管部门受理的全部道路交通事故,推行在事故损害赔偿调解环节全面引入保险行业参与人民调解机制,广泛建立以保险从业者为主体的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在公安交管部门办案场所设置专门的人民调解室、巡回人民调解室等形式,由保险行业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更多承担事故损害赔偿调解职能,搭建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使大量纠纷在诉前得到分流化解,节约司法和行政资源,进一步提高调解效率。
目前,市高级人民法院已确定渝北、江北、巴南等15家法院为“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试点单位,属地交巡警支(大)队正全力配合开展相关工作。
问:如何提高交通事故快处快赔水平?
答:发生财损道路交通事故,不仅容易造成交通拥堵,而且容易引发二次事故,当事人希望提高效率、尽快处理。为推动财损交通事故快处快赔,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积极会同重庆保监局、保险行业协会推行事故快处快赔改革,全面推广交通事故保险理赔服务中心“一站式”处理等工作模式,推行财损交通事故互联网在线快速处理,对发生财产损失的交通事故,当事人可以拍照固定证据后快速撤除现场,并通过手机APP或者微信公众平台上传事故信息,在线自行协商处理或申请交巡警在线定责。
为进一步方便驾驶人快速、高效办理事故理赔,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正积极推动与保险等部门信息共享,积极探索治理模式创新,充分运用社会力量,不断完善事故处理理赔运行机制,持续拓展服务范围,延伸服务触角,进一步提升事故处理效率和理赔服务水平。
一是推行轻微事故网上定损理赔。通过与保险机构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搭建集事故在线受理、在线定责、在线协商、在线定损、在线理赔为一体的全流程网上服务平台,推动跨区域、跨机构、跨层级的保险和事故信息实时查询共享,实现事故车辆财产损失在线定损、在线理赔,将理赔环节由“线下”升级为“线上”,打通事故快处快赔服务“后一公里”。
二是推行“警保联动”新模式。充分发挥保险机构在事故车辆勘验、定损和理赔上的优势,实行保险公司理赔员与交警、辅警共同上路巡查模式、参与事故快处快赔,通过定点值守与动态巡逻相结合、交警带领与单独巡查相结合、徒步巡逻与摩托车巡逻相结合等方式,织密巡控网络,时间发现和到达事故现场,并借助“交管12123”事故互联网在线快速处理系统和保险理赔软件,协助当事人自行协商,快速处理理赔、快速撤离现场,提高交通事故快速反应能力,提升事故处理效率,有效防范和减少因交通事故造成交通拥堵。
三是推行农村地区事故快处协理新机制。在农村地区组建以保险业务员、保险理赔员以及农村交通安全员、劝导员为主体的交通事故协理员队伍,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手机APP软件等协助当事人快速处理事故和办理事故理赔,为广大驾驶人快速、高效处理事故提供贴身和便捷的服务。
问:介绍一下“健全监督制度机制”具体情况?
答:为加强我市公安交通管理业务工作监督管理,压实常态化监管责任,规范监管行为,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相关车驾管、事故处理、违法处理规定和公共安全行业标准,照公安部和市公安局关于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工作要求,结合重庆实际,制定《交通管理业务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并结合监督管理需求,市局报告市政府,成立全国正处级驾考监督支队,履行对全市41各区县所有交管业务的全监督。通过对车驾管、事故处理、秩序管理、交通执法等多方位的监管,有效促进了全市交管业务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
问:请问这次改革如何开展智慧监管建设?
答:原来监管手段较为传统,多为线下抽查及简单的网上巡查,无法实现智能预警。
现在,根据全市交管业务监管的实际情况,建立交管业务监管中心,监管系统按照业务类型设置四大监督板块,涵盖车驾管、事故处理、秩序管理、交通执法四个方面。以大数据分析、挖掘为基础,从业务数据中提取监督信息,并对数据进行关联核查、比对碰撞、预警分析、趋势预测处理。实现业务监督模块化,异常数据预警化,工作处置流程化,深度研判集约化,结果运用权威化的“五化”工作模式。对业务办理进行全过程音视频监管,定期研判分析重点异常业务,实现异常情况实时预警、及时核查处理,依托智能手段,实现智慧监管。
问:请问这次改革如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答:通过加强网上网下监督巡查,采取大数据分析、音视频巡查、问卷调查、电话问访、明察暗访、线索核查、回访问效等监督手段,对存在管理不严格、违规违法等问题依法依规严格查处,严格责任追究,严格违规退出。
问:如何加强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措施?
答:一是搭建公安交管信息安全监管平台。完成了公安交管信息安全监管平台方案设计和论证,平台相关设备采购已纳入智能交通项目建设。二是健全信息网络安全接入体系。按照公安部要求建立企事业接入链路,所有业务访问通过身份认证系统、堡垒机、防火墙、数据交换系统等进行严格的授权访问,确保了系统安全。三是加强操作日志审核。交巡警综合应用平台所有业务操作接入市公安局日志审核平台,确保能够及时发现系统异常并进行预警和规范,进一步加强了系统日常监管。
三、9月1日起我市推行的3项便民服务类措施
问:车辆全国“通检”有哪些变化?
答:改革前,2014年公安部推出6座及6座以下非营运载客汽车六年免检、省内异地检车等系列措施,有效破解了检车难、排队长等问题,但小型汽车、货车和中型客车跨省异地检验仍需在机动车登记地办理委托检验手续。
改革后,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物流降本增效、助力经济发展的要求,积极适应人员车辆大流动的新形势,进一步放宽异地检车政策,优化车检服务措施,更好地方便群众出行,更好地促进物流降本增效。
自2018年9月1日起,全面推行小型汽车、货车和中型客车跨省异地检验,实现全国范围“通检”。申请人可以在机动车登记地以外的省份直接检验,申领检验合格标志,无需办理委托检验手续。对6年内免检车辆,申请人可以跨省异地申领检验标志。
问:目前,车辆异地转籍程序比较复杂,这次改革有哪些新的政策安排?
答:车辆异地转籍是指机动车所有人因住所迁出或者迁入车辆管理所管辖区域,向登记地车辆管理所申请的机动车变更登记,适用于办理非营运小型、微型载客汽车转籍业务。
改革前,车辆异地转籍需要车主在迁出地车管所交验车辆、交回号牌、提取档案、申领临牌,再到迁入地车管所提交档案、交验车辆、选号领牌,车主和车辆两头跑,往返周折多、周期长、成本高。
改革后,公安部门聚焦群众反映车辆转籍手续繁杂等问题,试点推行非营运小型、微型载客汽车档案电子化网上转递,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一是转籍档案网上转递。对机动车迁出登记地的,申请人不再需要到迁出地车辆管理所提取纸质档案,档案信息通过网络转递给迁入地车辆管理所,减少了提取档案的等候时间,也减少了携带、保管、转交档案的种种不便。同时,机动车档案由纸质形式改为电子化形式,更有利于严格规范管理,降低伪造、篡改以及遗失的风险。二是转籍验车一次完成。在实现电子档案网上转递的基础上,简化迁出、迁入车辆登记程序。对机动车迁入登记的,申请人可以直接到车辆迁入地车辆管理所申请,不再需要回到迁出地车辆管理所验车,变“迁出、迁入地两次验车”为“迁入地一次验车”,减少群众两地间往返。
需要提示的是:考虑到车辆档案电子化需要配备相应软硬件、升级完善信息系统等工作,该项服务措施将选择在部分地方先行试点,坚持边试点、边总结、边完善,逐步扩大覆盖范围。
问:请介绍一下推进政务信息网上互通的情况?
答:推进互联网政务是指整合部门信息资源,打破信息孤岛,积极推进互联网服务平台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推进网上信息交换共享、精准核查。
本文标题:重庆市公安局全面实施 交管“放管服”20项便民新举措
本文来源:https://www.cdcxhl.com/hangye/qchs/n54088.html
声明: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用户投稿、用户转载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电话:028-86922220;邮箱:631063699@qq.com。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转载时需注明来源: 创新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