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下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重点。值得关注的是,从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到G20大阪峰会,从夏季达沃斯论坛到国务院常务会议,今年以来,中国高层频繁提及以更大力度保护知识产权,为什么?专家认为,这是因为中国当前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需求史无前例。
知识产权保护的“两条线”
内生需要与外部压力都史无前例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杨国华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一直以来,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存在“两条线”。其一是内生的需要。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国家发展,保护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版权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所必需的,也是改革开放后中国自身的需求和选择。其二是外部压力。自上世纪80年代末,美国开始对中国频繁施压,要求中国尽快填补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空白。
在内部力量和外部压力的双重推动下,过去几十年来,中国逐步建立起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知识产权大国。但不可否认,一些长期积累的问题仍然存在。
如今,在内外两条线上,中国都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杨国华指出,当前中国国内经济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对创新的需要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是在如今全球化的发展浪潮下。而知识产权保护为创新创造提供最大的动力。
“外在压力也是史无前例的”,杨国华说,这也就不难理解中国官方为何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频频着墨。
知识产权保护仍“在路上”
拍摄月亮的专利引发热议的背后
一份由德勤和中国美国商会联合发布的《2019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显示,大多数受访者对中国在知识产权法律制定和执行方式上所做出的努力表示认可,尤其是在商标和品牌保护方面。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评价报告》称,如果以2010年为基准100,2018年中国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水平较2017年增加39.1,达到257.4,提升明显。在新加坡等全球40个国家中,中国知识产权发展水平位居世界中上游,总体水平快速提升,从2014年的第20位提升至2017年第8位。
17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华为一项关于拍摄月亮的专利。这项引发热议的新奇专利背后是越来越活跃的创新氛围。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指出,去年,中国提出的发明专利申请达150多万件,已连续8年名列世界第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8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排名第17位,较上年提升5位,首次跻身全球创新指数20强。
当然,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仍存在社会公众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知识产权执法力度不足等问题。杨国华指出,真正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地痛下决心,把帐算好,不能以国家的发展和长治久安为代价,换取一时的“舒适”。
中国下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4个重点
1,持续强化知识产权执法,“一视同仁”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这意味着中国在执法过程中,对所有市场主体采用统一标准、统一程序,充分体现公平性。
2,将积极推进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等修改,大幅提高违法成本。这其中,“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引入是关键。
3,将继续提升知识产权审查质量和效率,明确在年底前要将高价值专利审查周期压至17.5个月、商标注册平均审查周期压至5个月以内。这将使申请人尽快获得相关知识产权,从而尽早保护其创新成果。
4,中国下一步还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便利企业海外获权维权。这反映了中国企业在海外获取的专利数量不断上升的现实。
网页名称: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正行驶在“快车道”上,并持续出现加速迹象
网址分享:https://www.cdcxhl.com/hangye/iso/n13838.html
声明: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用户投稿、用户转载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电话:028-86922220;邮箱:631063699@qq.com。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转载时需注明来源: 创新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