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gtestC/C++单元测试经验谈

Google C++ Testing Framework(简称gtest,http://code.google.com/p/googletest/)是Google公司发布的一个开源C/C++单元测试框架,已被应用于多个开源项目及Google内部项目中,老牌的例子包括Chrome Web浏览器、LLVM编译器架构、Protocol Buffers数据交换格式及工具等。

优秀的C/C++单元测试框架并不算少,相比之下gtest仍具有明显优势。与CppUnit比,gtest需要使用的头文件和函数宏更集中,并支持测试用例的自动注册。与CxxUnit比,gtest不要求Python等外部工具的存在。与Boost.Test比,gtest更简洁容易上手,实用性也并不逊色。Wikipedia给出了各种编程语言的单元测试框架列表(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unit_testing_frameworks)。

一、基本用法

gtest当前的版本是1.5.0,如果使用Visual C++编译,要求编译器版本不低于7.1(Visual C++ 2003)。如下图所示,它的msvc文件夹包含Visual C++工程和项目文件,samples文件夹包含10个使用范例。

一般情况下,我们的单元测试代码只需要包含头文件gtest.h。gtest中常用的所有结构体、类、函数、常量等,都通过命名空间testing访问,不过gtest已经把最简单常用的单元测试功能包装成了一些带参数宏,因此在简单的测试中常常可以忽略命名空间的存在。

按照gtest的叫法,宏
TEST为特定的测试用例(Test Case)定义了一个可执行的测试(Test)。它接受用户指定的测试用例名(一般取被测对象名)和测试名作为参数,并划出了一个作用域供填充测试宏语句和普通的C++代码。一系列TEST的集合就构成一个简单的测试程序。 常用的测试宏如下表所示。以
ASSERT_开头和以
EXPECT_开头的宏的区别是,前者在测试失败时会给出报告并立即终止测试程序,后者在报告后继续执行测试程序。

ASSERT EXPECT 功能
ASSERT_TRUE EXPECT_TRUE 判真
ASSERT_FALSE EXPECT_FALSE 判假
ASSERT_EQ EXPECT_EQ 相等
ASSERT_NE EXPECT_NE 不等
ASSERT_GT EXPECT_GT 大于
ASSERT_LT EXPECT_LT 小于
ASSERT_GE EXPECT_GE 大于或等于
ASSERT_LE EXPECT_LE 小于或等于
ASSERT_FLOAT_EQ EXPECT_FLOAT_EQ 单精度浮点值相等
ASSERT_DOUBLE_EQ EXPECT_DOUBLE_EQ 双精度浮点值相等
ASSERT_NEAR EXPECT_NEAR 浮点值接近(第3个参数为误差阈值)
ASSERT_STREQ EXPECT_STREQ C字符串相等
ASSERT_STRNE EXPECT_STRNE C字符串不等
ASSERT_STRCASEEQ EXPECT_STRCASEEQ C字符串相等(忽略大小写)
ASSERT_STRCASENE EXPECT_STRCASENE C字符串不等(忽略大小写)
ASSERT_PRED1 EXPECT_PRED1 自定义谓词函数, (pred, arg1)(还有_PRED2, ...,  _PRED5)

  写个简单的测试试一下。假设我们实现了一个加法函数:

 
 
 
 
  1. // add.h
  2. #pragma once
  3. inline int Add(int i, int j) { return i+j; }

对应的单元测试程序可以这样写:

 
 
 
 
  1. // add_unittest.cpp
  2. #include "add.h"
  3. #include 
  4.  
  5. TEST(Add, 负数) {
  6.  EXPECT_EQ(Add(-1,-2), -3);
  7.  EXPECT_GT(Add(-4,-5), -6); // 故意的
  8. }
  9.  
  10. TEST(Add, 正数) {
  11.  EXPECT_EQ(Add(1,2), 3);
  12.  EXPECT_GT(Add(4,5), 6);
  13. }

代码中,测试用例
Add包含两个测试,正数和负数(这里利用了Visual C++ 2005以上允许标识符包含Unicode字符的特性)。编译运行效果如下: 在控制台界面中,通过的测试用绿色表示,失败的测试用红色表示。双横线分隔了不同的测试用例,其中包含的每个测试的启动与结果用单横线和RUN ... OK或RUN ... FAILED标出。失败的测试会打印出代码行和原因,测试程序***为所有用例和测试显示统计结果。建议读者试一下换成
ASSERT_宏的不同之处。 每个测试宏还可以使用
<<运算符在测试失败时输出自定义信息,如:

 
 
 
 
  1. ASSERT_EQ(M[i], N[j]) << "i = " << i << ", j = " << j;

编译命令行中,gtest_mt.lib和gtest_main_mt.lib就是前面使用VC项目文件生成的静态库。有意思的是,测试代码不需要注册测试用例,也不需要定义
main函数,这是gtest通过后一个静态库自动完成的,它的实现代码如下:

 
 
 
 
  1. // gtest-main.cc
  2.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3.  std::cout << "Running main() from gtest_main.cc\n";
  4.  testing::InitGoogleTest(&argc, argv);
  5.  return RUN_ALL_TESTS();
  6. }

其中,函数
InitGoogleTest负责注册需要运行的所有测试用例,宏
RUN_ALL_TEST负责执行所有测试,如果全部成功则返回0,否则返回1。当然,我们也可以仅链接gtest_mt.lib,自己提供
main函数。
二、测试固件很多时候,我们想在不同的测试执行前创建相同的配置环境,在测试执行结束后执行相应的清理工作,测试固件(Test Fixture)为这种需求提供了方便。“Fixture”是一个汉语中不易直接对应的词,《美国传统词典》对它的解释是“(作为附属物的)固定装置;被固定的状态”。在单元测试中,Fixture的作用是为测试创建辅助性的上下文环境,实现测试的初始化和终结与测试过程本身的分离,便于不同测试使用相同代码来搭建固定的配置环境。用体操比赛的说法,测试过程体现了特定测试的自选动作,测试固件则体现了对一系列测试(在开始和结束时)的规定动作。有些讲单元测试的书籍直接把测试固件称为Scaffolding(脚手架)。 使用测试固件比单纯调用
TEST宏稍微麻烦一些:
1.         从gtest的
testing::Test类派生一个类,用
public或
protected定义以下所有成员。
2.         (可选)建立环境:使用默认构造函数,或定义一个虚成员函数
virtual void SetUp()。
3.         (可选)销毁环境:使用析构函数,或定义一个虚成员函数
virtual void TearDown()。
4.         用
TEST_F定义测试,写法与
TEST相同,但测试用例名必须为上面定义的类名。 每个带固件的测试的执行顺序是:
1.         调用默认构造函数创建一个新的带固件对象。
2.         立即调用
SetUp函数。
3.         运行
TEST_F体。
4.         立即调用
TearDown函数。
5.         调用析构函数销毁类对象。

从gtest的实现代码可以看到,
TEST_F又从用户定义的类自动派生了一个类,因此要求
public或
protected的访问权限;大括号里的内容被扩展成一个名为
TestBody的虚成员函数的函数体,因此可以在其中直接访问成员变量和成员函数。其实
TEST也采用了相同的实现机制,只是它直接从gtest的
testing::Test自动派生类,所以可以指定任意用例名。
testing::Test类的
SetUp和
TearDown都是空函数,所以它只执行测试步骤,没有环境的创建和销毁。 借用上面Add函数写个固件测试的例子:

 
 
 
 
  1. // add_unittest2.cpp
  2. #include "add.h"
  3. #include 
  4. #include 
  5.  
  6. class AddTest: public testing::Test
  7. {
  8. public:
  9.  virtual void SetUp()    { puts("SetUp()"); }
  10.  virtual void TearDown() { puts("TearDown()"); }
  11. };
  12.  
  13. TEST_F(AddTest, 正数) {
  14.  ASSERT_GT(Add(1,2), 3); // 故意的
  15.  ASSERT_EQ(Add(4,5), 6); // 也是故意的
  16. }

编译运行效果如下: 必须强调,每个
TEST_F开始都创建了一个新的带固件对象,因此每个测试都使用独立的完全相同的初始环境,各测试可以按任意顺序执行(参见--gtest_shuffle命令行选项)。但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能需要在各个测试间共享一个相同的环境来保存和传递状态,或者环境的状态是只读的,可以只初始化一次,再或者创建环境的过程开销很高,要求只初始化一次。共享某个固件环境的所有测试合称为一个“测试套件”(Test Suite),gtest中利用静态成员变量和静态成员函数实现这个概念:
1.         (可选)在
testing::Test的派生类中,定义若干静态成员变量来维护套件的状态。
2.         (可选)建立共享环境:定义一个静态成员函数
static void SetUpTestCase()。
3.         (可选)销毁共享环境:定义一个静态成员函数
static void TearDownCase()。 另外,还可以使用gtest的
Environment类来建立和销毁所有测试共用的全局环境(对应于上图显示的“Global test environment set-up”和“Global test environment tear-down”):

 
 
 
 
  1. class Environment {
  2.  public:
  3.  virtual ~Environment() {}
  4.  virtual void SetUp() {}
  5.  virtual void TearDown() {}
  6. };

gtest文档建议测试程序自己定义
main函数并在其中创建和注册全局环境对象:

 
 
 
 
  1. Environment* AddGlobalTestEnvironment(Environment* env);

三、异常测试C程序中要返回出错信息,可以利用特定的函数返回值、函数的输出(outbound)参数、或者设置全局变量(如C标准库定义的
errno,Windows API中的“上次错误”(last error)代码,Winsock中与每个socket相关联的错误代码)。C++程序常用异常(exception)来返回出错信息,gtest为异常测试提供了专用的测试宏:

ASSERT EXPECT 功能
ASSERT_NO_THROW EXPECT_NO_THROW 不抛出异常,参数为 (statement)
ASSERT_ANY_THROW EXPECT_ANY_THROW 抛出异常,参数为 (statement)
ASSERT_THROW EXPECT_THROW 抛出特定类型的异常,参数为 (statement, type)

  需要注意,这些测试宏都接受C/C++语句作为参数,所以既可以像前面那样传递表达式,也可以传递用大括号包起来的代码块。 借助下面的被测函数:

 
 
 
 
  1. // divide.h
  2. #pragma once
  3. #include 
  4.  
  5. int divide(int dividend, int divisor) {
  6.  if(!divisor) {
  7.     throw std::length_error("can't be divided by 0"); // 故意的
  8.  }
  9.  return dividend / divisor;
  10. }

测试程序如下:

 
 
 
 
  1. // divide-unittest.cpp
  2. #include 
  3. #include "./divide.h"
  4.  
  5. TEST(Divide, ByZero) {
  6.  EXPECT_NO_THROW(divide(-1, 2));
  7.  
  8.  EXPECT_ANY_THROW({
  9.     int k = 0;
  10.     divide(k, k);
  11.  });
  12.  
  13.  EXPECT_THROW(divide(100000, 0), std::invalid_argument);
  14. }

编译运行效果如下

容易想到,gtest的这些异常测试宏是用C++的
try ... catch语句来实现的:

 
 
 
 
  1. try {
  2.  statement;
  3. }
  4. catch(type const&) {
  5.  // throw
  6. }
  7. catch(...) {
  8.  // any throw
  9. }
  10. // no throw

如果把上图中Visual C++的编译选项/EHsc换成/EHa,
try ... catch就可以同时支持C++风格的异常和Windows系统的结构化异常(SEH)。这样,即使删掉
divide函数里的
if判断,测试代码的
EXPECT_ANY_THROW宏也会成功捕获异常。 遗憾的是,目前仅使用这些测试宏无法得到获得被抛出异常的详细信息(如
divide函数中的报错文本),这和gtest自身不愿意使用C++异常有关。
四、值参数化测试有些时候,我们需要对代码实现的功能使用不同的参数进行测试,比如使用大量随机值来检验算法实现的正确性,或者比较同一个接口的不同实现之间的差别。gtest把“集中输入测试参数”的需求抽象出来提供支持,称为值参数化测试(Value Parameterized Test)。 值参数化测试包括4个步骤:
1.         从gtest的
TestWithParam模板类派生一个类(记为
C),模板参数为需要输入的测试参数的类型。由于
TestWithParam本身是从
Test派生的,所以
C就成了一个测试固件类。
2.         在
C中,可以实现诸如
SetUp、
TearDown等方法。特别地,测试参数由
TestWithParam实现的
GetParam()方法依次返回。
3.         使用
TEST_P(而不是
TEST_F)定义测试。
4.         使用
INSTANTIATE_TEST_CASE_P宏集中输入测试参数,它接受3个参数:任意的文本前缀,测试类名(这里即为
C),以及测试参数值序列。gtest框架依次使用这些参数值生成测试固件类实例,并执行用户定义的测试。 gtest提供了专门的模板函数来生成参数值序列,如下表所示:

参数值序列生成函数 含义
Bool() 生成序列 {false, true}
Range(begin, end[, step]) 生成序列 {begin, begin+step, begin+2*step,  ...} (不含 end), step默认为1
Values(v1, v2,  ...,  vN) 生成序列 {v1, v2,  ...,  vN}
ValuesIn(container),  ValuesIn(iter1, iter2) 枚举STL  container,或枚举迭代器范围 [iter1, iter2)
Combine(g1, g2,  ...,  gN) 生成 g1,  g2, ...,  gN的笛卡尔积,其中g1,  g2, ...,  gN均为参数值序列生成函数(要求C++0x的

  写个小程序试一下。假设我们实现了一种快速累加算法,希望使用另一种直观算法进行正确性校验。算法实现和测试代码如下

 
 
 
 
  1. // addupto.h
  2.  
  3. #pragma once
  4.  
  5. inline unsigned NaiveAddUpTo(unsigned n) {
  6.     unsigned sum = 0;
  7.     for(unsigned i = 1; i <= n; ++i) sum += i;
  8.     return sum;
  9. }
  10.  
  11. inline unsigned FastAddUpTo(unsigned n) {
  12.     return n*(n+1)/2;
  13. }

测试程序如下:

 
 
 
 
  1. // addupto_test.cpp
  2.  
  3. #include 
  4. #include "addupto.h"
  5.  
  6. class AddUpToTest : public testing::TestWithParam
  7. {
  8. public:
  9.     AddUpToTest() { n_ = GetParam(); }
  10. protected:
  11.     unsigned n_;
  12. };
  13.  
  14. TEST_P(AddUpToTest, Calibration) {
  15.     EXPECT_EQ(NaiveAddUpTo(n_), FastAddUpTo(n_));
  16. }
  17.  
  18. INSTANTIATE_TEST_CASE_P(
  19.     NaiveAndFast, // prefix
  20.     AddUpToTest,   // test case name
  21.     testing::Range(1u, 1000u) // parameters
  22. );

  注意
TestWithParam的模板参数设置为
unsigned类型,而在代码倒数第2行,两个常量值都加了
u后缀来指定为
unsigned类型。熟悉C++的读者应该知道,模板函数在进行类型推断(deduction)时匹配相当严格,不像普通函数那样允许类型提升(promotion)。如果上面省略
u后缀,就会造成编译错误。当然还可以显式指定模板参数:
testing::Range(1, 1000)。 运行效果如下,这里省略了开头的大部分输出(命令行窗口设置的缓冲区高度为3000行)。

作者简介 杨玚,1980年生,2009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博士学位。2009年8月加入中国软件评测中心重大专项测试部,任开发测试工程师,负责“软件测试能力优化升级” 项目工具研发。关注领域为网络信息安全。

当前文章:深入理解gtestC/C++单元测试经验谈
当前路径:http://www.csdahua.cn/qtweb/news31/333431.html

网站建设、网络推广公司-快上网,是专注品牌与效果的网站制作,网络营销seo公司;服务项目有等

广告

声明: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用户投稿、用户转载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电话:028-86922220;邮箱:631063699@qq.com。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转载时需注明来源: 快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