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信息安全,建立隐患资料数据库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各种类型的信息窃取、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屡屡发生,给全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和损失。为保障信息安全,建立隐患资料数据库是非常必要的一项举措。
一、信息安全问题的现状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越来越多地依赖互联网获取资讯、交流信息、完成业务等等,这无疑会产生更多的信息安全问题。特别是在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医疗保健等信息化领域,隐私信息的安全性更是关系到公民的财产安全和个人隐私权利。网络暴力、黑客攻击和诈骗等问题屡见不鲜,令人不胜其扰。数据泄露、恶意篡改、网络病毒等又给信息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建立隐患资料数据库对于实现信息安全至关重要。
二、隐患资料数据库的重要性
隐患资料数据库,就是对全社会涉及到的信息安全隐患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并将其归档储存的一个数据库。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信息安全,建立一个信息平台,为相关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提供各种信息安全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以下是隐患资料数据库的重要性:
(一)帮助信息安全工作者识别隐患。隐患资料数据库内收录了历年来的安全问题案例、攻防战经验和技术要求等,可以帮助信息安全工作者更好地识别和排除安全隐患。
(二)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隐患资料数据库中提供了各种针对信息安全隐患的最新防护措施和技术手段,有助于各行各业单位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三)为决策提供依据。隐患资料数据库为部门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帮助其及时掌握全社会的信息安全情况,从而形成科学、合理的信息安全政策和决策。
(四)促进信息安全产业发展。隐患资料数据库有助于信息安全产品和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促进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推动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
三、隐患资料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
隐患资料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任务。以下是建设和维护隐患资料数据库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一)建立全面的信息安全标准。需要制定全面的信息安全标准并加以完善,以保证不断更新的安全问题可以得到收录和整理。
(二)数据来源应该多元化。数据的来源可以涵盖有关部门、安全厂商、第三方安全研究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多个渠道,确保隐患资料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三)建立统一的数据分类标准。建立统一的数据分类标准可以避免数据重复、数据脱漏和数据混乱等问题,使隐患资料更容易被管理和使用。
(四)进行严格的隐患资料管理和维护。资料的管理和维护需要加强规范,防止数据的泄露、篡改、重复等问题。
(五)加强数据分析和研究。数据库中的隐患资料应该定期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信息安全隐患的规律和趋势。
四、隐患资料数据库建设的现状及未来展望
目前,我国已经开始建立隐患资料数据库,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与国际先进的水平相比,仍然存在差距。未来,随着信息技术、数字化转型的进一步深化,隐患资料数据库的建设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机遇。下面是未来的展望:
(一)数据的共享和交换将更加便捷。为了提高信息安全的整体水平,将会建立一个全国性的隐患资料交换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和交换。
(二)隐患资料数据库将成为信息安全创新的重要基础。未来,基于隐患资料数据库建设的信息安全创新模式将会成为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
(三)将带来更多的应用场景。在隐患资料数据库中,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例如自动化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等。
(四)多部门的合作将更加紧密。隐患资料数据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需要多部门的合作和协同才能得以实现。
起来,隐患资料数据库是保障信息安全的重要措施。在建设和维护隐患资料数据库时,需要注意数据来源、分类标准、管理和维护等问题。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变革,隐患资料数据库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相关问题拓展阅读:
随着计算机网络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网络保密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有关计算机网络安全保密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有关计算机网络安全保密知识
一、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是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计算机网络,是指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并配有相关的网络设备和软件,从而形成网络通信和资源共享的有机系统。
一个计算机网络必须具备3个要素:一是至少有两台以上具有独立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且相互间有共享的硬件、软件和信息资源。二是连接计算机的通信介质或通信信道。三是规范信息传输的网络协议。
二、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计算机网路常见的有:
、局域网、区域网、广域网
局域网:也称局部网。用于有限距离内计算机之间数据的传递。距离一般在10公里范围内,属于单位专用网性质。局域网可连接到广域网或公用网上,使局域网用户享受外部网上提供的资源。
区域网:又称城域网,比局域网大,通常覆盖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地理范围从几十公里到上百公里,可以是专用的,也可以是公用的。
广域网:是跨越较大地域的网络,通常覆盖一个国家。目前我国有九大广域网,其中明敬经营性的网络有5个: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中国金桥信息网、中国联通公用计算机互联网、中国网通公用互联网和中国移动互联网等。非经营性的网络有4个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中国科学技术网、中国长城网和中国国际经贸互联网等。
、远程通信网
用于两地计算机之间数据传输的网络,也称通信专网。
、专用网和公用网
专用网是由某个部门或单位组建;使用的网络;公用网一般由电信部门组建,并由其管理和控制,激返慎网络内的传输线路和交换装置可以对外出租使用。
三、因特网的概念和特点
因特网是一个计算机网络的,也称为国际互联网(Internet)。它以tCP/I P网络协议为基础,把全世界众多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网络和成千上万台计算机连接起来,使分散在各地的计算机网络和各台计算机上的硬件、软件和信息等资源得以方便地交流和共享。因特网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开放性强。只要遵循规定的网络协议,可以自由连接,没有时间、空间限制,没有地理上的距离概念,任何人可以随时随地加入和使用因特网。
二是资源庞大。网上的信息几乎无所不包,是全球更大的“图书馆”和信息数据库。
三是传播速度快。电子邮件可以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发送到世界上不同角落的计算机上,并可以实现大量数据的快速处理、转移。
四是使用便捷。只要有一台计算机、一个调制解调器和一根线,或者一块网卡和一条专线,经向互联网接入服务组织申请,就可接入因特网。因特网在全球得到迅速普及,日益成为世界的中枢神经系统。美国计算机和网络产业市场研究和咨询公司的统计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上网人数已超过11亿人。
五是容易泄密。数据在网上传输时,比较容易被截获拷贝。
四、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l、收发电子邮件。
、信息管理。
、远程登录。允许用户的计算机通过网络成为远程的终端。
、文件传输。
、电子公告版。即允许一个用户加入到多个讨论小组讨论某一课题。可以定期检查每个讨论课题中是否有新的内容。
五、计算机网络的不安全因素。
计算机网络本身不能向用户提供安全保密功能,在网络上传输的信息、入网的计算机及其所存储的信息会被窃取、篡改和破坏,网络也会遭到攻击,其硬件、软件、世好线路、文件系统和信息发送或接收的确认等会被破坏,无法正常工作,甚至瘫痪;其不安全因素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
(一) 网络通信隐患。网络通信的核心是网络协议。创建这些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网络互联和用户之间的可靠通信。但在实际网络通信中存在三大安全隐患:一是结构上的缺陷。创建初期,对网络通信安全保密问题考虑不足,这些协议结构上或多或少地存在信息安全保密的隐患。二是漏洞。包括无意漏洞和故意留下的“后门”。前者通常是程序员编程过程中的失误造成的。后者是指开发者为了调试方便,在协议中留下的“后门”。协议“后门”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三是配置上的隐患。主要是不当的网络结构和配置造成信息传输故障等。
(二) 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会给计算机系统造成危害:网上传输或存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信息被篡改、假信息被传播、信息完整性、可靠性和可用性遭到破坏。目前看,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有:一是利用软盘和光盘传播;二是通过软件传播;三是通过因特网,如电子邮件传播;四是靠计算机硬件(带病毒的芯片)或通过镶嵌在计算机硬件的无线接收器件等途径传播。
(三) 黑客入侵。“黑客”的主要含义是非法入侵者。黑客攻击网络的方法主要有:IP地址欺骗、发送邮件攻击、网络文件系统攻击、网络信息服务攻击、扫描器攻击、口令攻击、嗅探攻击、病毒和破坏性攻击等。黑客通过寻找并利用网络系统的脆弱性和软件的漏洞,刺探窃取计算机口令、身份标识码或绕过计算机安全控件机制,非法进入计算机网络或数据库系统,窃取信息。现在全球每20秒就有一起黑客事件发生。美军试验表明,黑客对其非保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攻击成功率达88%,被查出的只占5%。按黑客的动机和造成的危害,目前黑客分为恶作剧、盗窃诈骗、蓄意破坏、控制占有、窃取情报等类型。其中,西方一些国家的情报部门秘密招聘黑客“高手”,编制专门的黑客程序,用于窃取别国(集团)因特网或内部网上的涉密信息和敏感信息。对此,尤须引起我们高度注意。
(四) 软件隐患。许多软件在设计时,为了方便用户的使用、开发和资源共享,总是留有许多“窗口”,加上在设计时不可避免存在许多不完善或未发现的漏洞,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如果缺乏必要的安全鉴别和防护措施,就会使攻击者利用上述漏洞侵入信息系统破坏和窃取信息。目前,不少单位的软件是国外产品,这给信息安全保密带来很大隐患。“视窗95”刚推出时,澳大利亚海军就发现,该软件有个神秘的“黑匣子”,只要进入互联网,它就会悄悄地向微软总部发送信息。而“视窗98”在用户通过因特网拨号注册时,系统就能自动搜集用户电脑中的信息,包括身份鉴别资料等。
(五) 设备隐患。主要指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硬件设备中存在在漏洞和缺陷:
、 电磁泄漏发射。电磁泄漏发射是指信息系统的设备在工作时向外辐射电磁波的现象。计算机的电磁辐射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被处理的信息会通过计算机内部产生的电磁波向空中发射,称为辐射发射。二是这种含有信息的电磁波也可以经电源线、信号线、地线等导体传送和辐射出去,称为传导发射。这些电磁辐射包含数据信息和视频信息等内容。这些辐射出去的电磁波,任何人都可借助仪器设备在一定范围内收到它,尤其是利用高灵敏度的仪器可稳定清晰地获取计算机正在处理的信息。日本的一项试验结果表明:未加屏蔽的计算机启动后,用普通电脑可以在80米内接收其显示器上的内容。据报道,国际高灵敏度专用接收设备可在1公里外接收并还原计算机的辐射信息。早在20世纪80年代,国外情报部门就把通过接收计算机电磁辐射信息作为窃密的重要手段之一。
、 磁介质的剩磁效应。存储介质中的信息被删除后,有时仍会留下可读的痕迹;即使已多次格式化的磁介质(盘、带)仍会有剩磁,这些残留信息可通过“超导量子干涉器件”还原出来。在大多数的操作系统中,删除文件只是删除文件名,而原文件还原封不动地保留在存储介质中,从而留下泄密隐患。
、 预置陷阱。即人为地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中预设一些陷阱,干扰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预置的陷阱一般分为硬件陷阱和软件陷阱两种。其中,硬件陷阱主要是“芯片捣鬼”,即蓄意更改集成电路芯片的内部设计和使用规程,以达到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目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中一个关键芯片的小小故障,就足以导致计算机以至整个信息网络停止运行。
我国不少计算机硬件、软件,以及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都依赖进口,给网络的安全保密留下了隐患。如我国电信部门90%的路由器是采用国外公司的产品,许多产品中留有“后门”,看似便于维护,也为窃取网络信息埋下了“通道”。发达国家利用对计算机核心技术的垄断,迫使别国依赖其现成技术,以达到控制别国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目的。美国基本上掌握了网络地址资源的控制权。美国国内网事实上已成为因特网的骨干网。因特网上通信的80%通过美国,美国国家安全部门在美国网络枢纽上设置了侦察监视阵地,开展情报搜集工作。我国部分国内通信绕道美国,这是非常危险的。
六、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是指为防止泄密、窃密和破坏,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及其所存储的信息和数据、相关的环境与场所、安全保密产品进行安全保护,确保以电磁信号为主要形式的信息在产生、存储、传递和处理等过程中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抗抵赖性。
关于安全隐患资料数据库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创新互联网络推广网站建设,网站设计,网站建设公司,网站制作,网页设计,1500元定制网站优化全包,先排名后付费,已为上千家服务,联系电话:13518219792
分享名称:保护信息安全,建立隐患资料数据库(安全隐患资料数据库)
新闻来源:http://www.csdahua.cn/qtweb/news2/353452.html
网站建设、网络推广公司-快上网,是专注品牌与效果的网站制作,网络营销seo公司;服务项目有等
声明: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用户投稿、用户转载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电话:028-86922220;邮箱:631063699@qq.com。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转载时需注明来源: 快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