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服务版“微信”锋芒初现

2022-11-18    分类: 网站建设

微信仅仅只完成了人与信息的连接,对于更加深入商业底层的服务,微信还远远没有到来。尽管微信先后尝试了服务号和微信小店,但小程序的出现才给微信带来了真正的福音。小程序的初心是服务领域的另一个“微信”。近日,摩拜单车接入微信小程序,原本平平淡淡的小程序却在互联网圈引起了一阵轰动,因为共享单车极有可能成为“滴滴”的最后一公里。

枢纽:小程序的连接意义

仅仅完成人与信息的连接,很显然微信并会就次罢休,因为这仅仅是微信商业生态的雏形,并没有改变QQ时代的连接关系。小程序的意义在于做所有服务的连接者,不同于APP的服务者,虽然小程序的初心是服务,但是却仅仅是一个连接者,通过集合线下的所有服务,打通微信二维码之窗,构建完线下场景,用户用完即走,也并不会如APP般占据手机的内存空间。相对于APP来说,小程序更像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连接枢纽,通过用传统的方法,一个一个集合APP,从而形成一个服务版微信,只不过本身这就是一个万里长城般的巨量工程。

因为场景的构建和服务行业的转型是实体产业到虚拟产业的真正跨越,而真正的服务和内容其实还有一定的距离,正是因为微信干净、纯粹的内容生态和服务、电商之间的罅隙导致了服务号和微信小店的落败。所以小程序也不会直接作为一个服务者来承载微信连接服务的使命,微信终改连接战略,线下连接服务和商户,线上仅仅连接用户,也正是为了和微信内容生态相分离,线下服务回归线下,让“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这正是微信商业的另一种尝试。不过服务生态需要循序渐进,并不会如内容生态野蛮生长。

共享经济最后一公里,滴滴的接棒者

摩拜单车接入微信小程序是小程序在共享浪潮中的重磅一笔,从滴滴到单车,微信从城市出行到最后一公里完成拼接,并通过小程序二维码的扫一扫窗口实现用户和单车的好对接,在用户体验上堪称绝妙,并且和小程序的用完即走理念不谋而合。共享单车恰恰是在线下形成的成熟的特殊场景,仅仅需要小程序来实现用户和单车之间的连接,小程序的便完成了它的使命。在出行共享领域,依托于小程序的共享单车则可能成为最后一公里的“滴滴”。

滴滴依附于微信、支付宝、微博等移动入口方形成了而今的出行共享巨头,而如摩拜之类的共享单车则会背靠微信小程序顺势生长,不同的是,在小程序的应用环境下,如单车一样的更多小程序集体性爆发出生态的魅力,滴滴之类依附于巨型移动入口的应用必定是极少数,马太效应明显,公正的应用环境还是去了中心化的小程序,如微信公众号般野蛮生长的自然进化将是小程序的未来姿势,小程序也将如微信公众号一般,等级分明,各取所需,这即是张晓龙对小程序的初心。

顺势而动,小程序至下而上的理念

不同于App,App首先在线上建立社交或者应用载体,再吸引用户、强行推广,从线上切入为线下引流,连接线下,小程序则是线下场景在先,场景吸引用户,顺势能而动,小程序仅提供一个便捷的入口,明显更加容易聚集用户,所以小程序和App一个是线下应用,一个是线上应用,小程序的路径恰恰是原来微信公众号的去中心化的路径,正是应用版微信的再生,朋友圈,亦是如此,微信官方几乎毫无干涉用户的个人行为,才因此形成了以个人朋友圈为阵地的微商环境。

至线下到线上,且与线上分离,这正是传统行业转型互联网+的正确姿势,我曾在《互联网+风口: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深度交锋》这本书中提出互联网+是传统产业向互联网转型的驱动力,而传统产业转型互联网+自然也需要从自身开始,从线下的场景、线下实体中心、线下服务体验一步步走向线上,这才是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的正方向,传统企业是传统行业沃土中的产物,而App是属于互联网的物种,传统企业转型自然从下而上应用小程序这个连接枢纽方顺理成章,App自上而下则为水到渠成。

当前题目:小程序:服务版“微信”锋芒初现
分享链接:https://www.cdcxhl.com/news48/214848.html

成都网站建设公司_创新互联,为您提供虚拟主机做网站网站内链网站导航品牌网站建设定制开发

广告

声明: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用户投稿、用户转载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电话:028-86922220;邮箱:631063699@qq.com。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转载时需注明来源: 创新互联

绵阳服务器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