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8 分类: 网站建设
那年,我们还在玩QQ、人人网、微信、微博、陌陌、豆瓣、米聊、易信、来往、遇见,这些火爆的app社交软件都服务过上亿的活跃用户,深受广大用户的喜欢。
QQ的最新月活跃用户量达8.23亿,智能机月活跃用户6.27亿,月活跃用户中30岁以下的占比超7成。用户每天发送消息达160亿条,日均音视频通话2000万小时,从增长率来讲,这一数据并不明显,月活跃用户同步增长不到2%,移动QQ同比增长20%,而目前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已达6亿,同比增长36.9%,值得一提是,作为几乎每个人都在用的社交软件,QQ也诞生了许多用户超百万的城市,其中千万月活跃用户城市达到17座,百万月活跃用户城市达160座。
以前我们会开通QQ会员,天天挂着QQ,长大后的我们却打开越来越少了,现在有着各种每日任务,可以加速QQ等级,应该也没有多少人注意它了吧,在以前,有等级,好装逼!而在这个年代,QQ等级却像鸡肋,食之无味。
事实上,qq用户的需求有没有发生变化,比如以前人们用功能手机,现在用智能机,原有的业务是否还在增长,比如功能手机依然还有庞大的用户群,但已经不能为公司带来发展了, QQ有没有跟随用户需求改变自己的产品方向。
人人网之前还是有app了,不过后来很快就消失了,以前叫校内的时候,可以联系到很多朋友同学。“上同学 找人人”也成了线下人们的口头禅。但后面逐渐成了广告的聚集地,各种化妆品 、原厂球鞋、代购、代理、刷广告应接不暇,曾经风光无限的人人网,现在却衰落成这样。人人当初的定位还不错,学生、社交。但随着QQ空间,微信,陌陌,微博的崛起,人人没有与时俱进,定位也越来越不清晰。同时也开始充斥大量广告,社交属性也越来越差,导致用户群不断流失。
去年和前年人人网还是很火的,由于隐私问题,我把人人网注销了,前几天又回去看了看,感觉现在人人网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新的东西产生了,各种公共主页都是将一些老段子转过来转过去,还有各种广告。是什么导致了人人网的没落?微博的冲击?
总的来说,人人网欠缺对隐私的保护,人人网使每一个人成为在互联网裸奔的个人,并且即使注销账号,其信息仍然在其服务器上得到保存。让人产生一种危机感和不安全感,
其次,人人的内容具有重复性,人人网名为人人网,实际仍然是校内网,当初入校园,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会让人流连,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生活成为一个循环往复的固定模式,开学、放假、考试、迎新、送毕、选课、占座、晚会、球赛...校园生活也不过如此,经历过便不新鲜了,然后,人人网用户产出内容质量较低,人人网大部分都是发状态,信息碎片化、生活化,大多数人人网用户难以提供良好的、互动的、充满意义的内容,再然后,人人网自身欠缺内容投入,还有就是,人人网本身的团队创造力有限,内容投放较少,相关板块欠缺。最后,人人都会长大,越长大越孤单,越长大越沉默。离开了大学校园后,生活压力骤增、工作挤占时间、委屈有口难言,我们必须过上一种带面具的生活,频繁使用大学时代有啥说啥的人人网,实在与我们成熟稳重的社会预期不符。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社交软件。截止到2015年第一季度,微信已经覆盖中国 90% 以上的智能手机,月活跃用户达到 5.49 亿,用户覆盖 200 多个国家、超过 20 种语言,2016年春节,支付宝红包火成猪头,除夕夜无数人拿着手机咻,只为了抢张敬业福。借助春晚和“咻一咻”、“福卡”红包玩法,马云今年一举收割了上亿的实名关系链,让马化腾的关系链一准备间优势荡然无存。
实际上,吃了5年关系链老本,微信已经开始显露败象。当朋友圈的粉丝加到1000多,2000多,甚至于多达5000的时候,真的忘了当初加的是谁!越来越不像微信,而像微博了,这成为许多人的共识,隔三差五收到信息,说要清理朋友圈,复制、黏贴、群发一下,就可以看到谁屏蔽了你。朋友圈的热度在下降,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开始少用甚至不用微信了!微信的没落,已然真正开始!
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社交平台,一句话的博客,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不少人以为微信的崛起,使得微博没落了,其实并没有。
刷微博的日子好像是很久远很久远的事了,而我只是偶尔点进专门转发段子的微博,看几则近期更新的笑话补补脑就关闭了,大家可以发现,新浪公司的基因是新闻,所以微博也带有深刻的新闻烙印。对互联网来说,微博的传播方式其实是一种反动。它不具备互联网精神的平等交流,信息始终单向流动,大部分信息枢纽节点为大V所把持,普通人的声音如果不经大V转发,很难传播开来,仔细考察一些转发上万的热微就会发现,每一次转发量攀升峰值,都是在大V转发之后。这就造成了“大V说,众人听,大V不参与,谁也不知道”的局面。这和传统的报纸媒体功能几乎是等同的。(当然,在传播效率上不可同日而语)。尤其是跟推特相比,微博将评论和转发分开,更强化了这一趋势。
在这种模式运转之下,用户很快就会发现,自己创制内容几乎得不到有效反馈,缺少激励,还不如关注通过大V转发出的资讯。大部分用户的心态会被迅速调整为“倾听者”,而不是”内容创制者“,结果就造成了大量的非僵尸沉睡用户,这些用户很少发言,也很少参与转发评论,但对一些掌握信息出口的大V保持关注,以随时收听新的资讯,微博对他们来说,只剩下看新闻一个功能——但尴尬的是,现在的资讯平台太多了,彼此之间同质化严重,单就新闻这一功能来说,新浪微博的优势并不明显,用户还有其他选择。而原创内容又因为传播模式的问题,受到极大的削弱,变得匮乏。
在未来,考虑到发展路线有着本质不同,新浪微博在短时间内,不会彻底被微信取代。两者会在media和social两个领域继续称霸。但新浪微博至今仍未找准自己的定位,各种奇葩插件、奇葩功能不断推出,真正有意义的功能却反应迟缓(比如长微博的应用,居然迟钝了一年多才推出官方功能),定位上也是首鼠两端(曾经一度试图把微博搞成了大号的开心网,向social方向转向,无疾而终。又想朝service转向,弄出收费会员制和强制塞给用户的企业推广频道这两种天然矛盾的东西并行。)当微信继续进化到social+service后,SS生态圈形成以后,微博的沉默用户恐怕会继续增加,持续失血。到时候微博是否会退化成一个新闻频道,就不好说了。
陌陌可能是移动互联网时代里最具观照意义的公司,这家主打陌生人交友的公司的历史,几乎就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狂飙突进的历史,陌陌约妹子太容易了,神器之所以是神器,就是因为这一点。生理需求谁都有,只是强烈的程度不同。玩陌陌都是带有目的性的,对不同的人而已,目的性不同。对小编而已,只是为了看美女照片。
陌陌在前两年可谓异常火爆,可现在稍显沉寂,陌陌也逐渐成为了广告的集聚地,微商在此大展拳脚,有些骗子也利用陌陌横行霸道。对于一些社会经验少,青春懵懂的女生来说,还是应该谨慎一点,约X神器的称谓最终也会成为陌陌记忆中辉煌的一笔,但现在陌陌已不再是当初的陌陌了。
社交产品总会遭遇劣币驱逐良币的阶段,如今的陌陌已有2亿人的用户规模,从前LBS附带的效率已大打折扣,“尤其女孩子每天会收到无数个打招呼”。这个身份标识就是在重新效率化。
而现在的身份标签其实重新组合了陌陌的社交场景,比如我的身份标签有“互联网”、“中国传媒大学”,结合地理位置因素,我连接的是潜在的同行业或者校友。但不变的一点是:都是为了连接本来不认识的人——也就是找网友。而且留言板时间feed的展示则告诉其它用户“我处在一个可社交的状态”,纯“LBS+脸”的匹配机制下,陌陌的社交生态已然是鱼龙混杂,如今引入现实身份建立场景和秩序也是对杂乱生态的抗衡。在我看来,这有些回归陌陌早期的状态,早期用户多为iPhone用户,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优质,而身份其实是让社会梯度相对平了,每个梯度理论上讲相对更能找到自己的“优质”。跟早期陌陌的野蛮自然生态不一样,唐岩也希望陌陌的社交生态更接近现实生态。
豆瓣是一个基于兴趣爱好的社区APP,里面聚集了不少文艺青年。现在大多数人看书,看电影都会去豆瓣看看评分,豆瓣依然是腾讯的两大社交APP占到主流位置,QQ排第一,微信排第二,基本在国内的朋友们买了新手机都会安装这两个社交软件的其中一项。
豆瓣从2005年建立时,因为优秀的内容生产者聚集而崛起。但是到了2015年,能够给优秀内容生产者提供空间和更好、更直接表现形式的平台变多了。
杨勃曾经讲过,当时为了应对移动化的潮流,他做了豆列的产品。豆列其实是不错的,但是它只是给了信息获取者提供更便利的手段,没有给作为生产者的人更新的表达形式,没有更好的内容生产,大部分信息消耗者就无法留存,同时其他的内容提供平台大量切割了用户的碎片时间,而豆瓣也默默在努力 只是强者更加多了,这块大蛋糕在不断分化。
米聊是小米科技出品的一款支持跨手机操作系统平台(2010年12月10日发布Android版,12月23日发布iPhone版,2011年1月12日发布Symbian版),跨通信运营商的手机端免费即时通讯工具,通过手机网络(WiFi、3G、4G、GPRS),可以跟你的米聊联系人进行实时的语音对讲,信息沟通和收发图片但是,米聊为什么还说拼不过微信?在网上看到很多网友讨论,都偏向微信一方,就运营心态而言:米聊出现的算早,但就是因为出现的太早了,把自己限死了,以为对手就是像kaoko那些山寨应用;还有就是产品而言:只解决了短信免费这档事,但是并没有激发让人沟通的欲望。事实上那时候整体短信已经开始下滑了。
其次,对手而言:万万没想到出了个微信,没想到腾讯还把大量的信息出口包括qq邮箱、qq消息这些基量数据输出给微信,至于像什么漂流瓶、摇一摇都只是锦上添花的小事,微信赢在腾讯的信息出口和相对优秀的产品体验,最后就是用户需求,比如一开始米聊和微信的用户都少,但是微信推出查找身边的人,立马引爆。为什么因为生活在钢铁水泥中的我们都想了解下身边的邻居是个神马样子的人,还有寂寞到蛋疼的摇一摇,堪称经典。
不过,最重要的还要软件自身的体验来说,米聊刚出的时候我就用了,最初是用E63。后来换成HTC G1。在这两台机器上,米聊各种卡。但是微信就没有。微信支持离线推送神马的都是后来的事情了,再举个例子,看看QQ校友敌不过人人网就知道了。用户体验很重要的。如果做得好,从起步就可以积累很多用户。
易信是由网易和中国电信联合开发的,一款能够真正免费聊天的即时通讯软件,独特的免费电话、高清聊天语音、免费海量贴图表情及免费短信及电话留言等功能,让沟通更加有趣,微信是对话,相当于一个对讲机而易信能提供免费的电话留言和短信,而且当双方都加入易信之后就能实现免费的通话,视频。易信大的特点是免费电话留言。亮点有:具备跨网免费短信、免费电话留言等独特功能,可实现APP与手机、固定电话的“无障碍互通”即使易信好友没有登陆易信,甚至手机上没有安装易信也可以收到信息。
一个产品的成败,有其表观原因,也有内部原因,易信现在大的问题其实是定位模糊。初期我认为定位是“屌丝一族”,为什么?因为主打的几个功能都是用于省钱的,一个高端大气的商务人士,会需要“免费短信”功能?谁会需要“省钱”?显然是学生群体,到了后来,易信仿造微信开发了公众账号,开发了balabala,开发了balabala,这些个东西有价值么?当然有,但是让初出茅庐的张无忌去挑战张三丰,这可能么??怎么滴也应该先延续思路发展一下自己的实力再说。一块市场(关系)都还没吃下,就想吃微信的另一块市场(自媒体)。所付出的成本是什么?就是巨大的机会成本和时间成本。实际上留给易信圈用户的时间并不多,刚刚推出的时候,是一个吸引全民眼球的时候,如果跑偏了,跑出了大家的视野之外导致话题量渐渐减少以后,你再出新东西已经很难激起市场的热情(或者需要市场部巨大的配合)。所以,整个易信公司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人力物力,越来越像微信的同时,也意味着它距离“正面挑战张三丰”越来越近,而谁都知道刚下山的张无忌正面挑战张三丰是没有胜算的。因此,大家从表观上看,就会觉得”易信没劲“”我有微信了干嘛还要玩易信“。(虽然用户可能不这么看,但是实际上易信在很多地方是做了微创新的,不是简单的抄袭),到了现在,易信和微信几乎没什么区别了。
来往是2013年9月23日,阿里巴巴正式发布移动好友互动平台。这也是阿里巴巴新成立网络通讯事业部后,首个对外正式亮相的集团核心级项目。“来往”是阿里推出的即时通讯软件,也是阿里第一款独立于电商业务之外的社交产品,其核心功能是实现熟人之间的社交,来往自从13年下半年推出后,声势浩大,拉明星常驻,马云又亲自站台,那么,有多少人在用呢?数据上说有几千万,从周边的人来说呢?楼主一起住的四个人中,都在用微信,一个人安装过易信,但是后来删掉了,没有一个用来往的,所以说,来往目前使用人不是特别多,但是未来还是有希望的!
在我国剩男、剩女现象已经成为社会性话题,工作忙碌,生活圈子小等因素致使现代人的社交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社交App正逐步成为人们联络亲朋、交友恋爱的新渠道。然而层出不穷的社交App存在的安全隐患也给用户带来不小的困扰,纵观方兴未艾的社交App市场,无论Facebook、Twitter、Instagram,还是微博、微信,以及近年来异军突起的陌陌、来往……产品为了吸引用户使用,常常都会降低注册门槛,无需过多的身份验证,只需注册一个ID即可使用,这就造成了用户个人信息不全甚至造假等问题的出现。用户之间的真实交流出现障碍不说,同时也隐藏了诸如社交App诈骗等安全隐患。
社交App作为死亡率高的App类别,目前正逐步走向竞争最为激烈的时期,而app社交软件制作真正比的是创业者对用户的理解。人们需要社交软件来交友,但并非简单的聊天解压、约x完相互不再联系如此简单,真实可信、长期有效的交友关系需要依靠社交App来完成。
新闻标题:那些曾经很火的app社交软件,你下载过几个?
URL标题:https://www.cdcxhl.com/news31/160031.html
成都网站建设公司_创新互联,为您提供虚拟主机、服务器托管、品牌网站制作、网站建设、网站营销、品牌网站设计
声明: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用户投稿、用户转载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电话:028-86922220;邮箱:631063699@qq.com。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转载时需注明来源: 创新互联
猜你还喜欢下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