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9 分类: 网站建设
微商发展势头最猛的时候,有数据称全中国有超过1000万的微商从业者,其中大约有7成在卖化妆品,而卖化妆品的中90%以上又都是在卖面膜。朋友圈里都是范冰冰一年敷700张面膜的微商信
行业走高,老牌走低
经过几年的市场培育和沉淀后,面膜品类从“奢侈品”变成了快消品,在国内市场始终保持高速增长。近期,英国咨询公司英敏特的一份美妆市场报告显示,中国的面膜市场将在2019年左右达到130亿容量。
似乎是看到该品类的市场潜力,越来越多的厂家扎堆进入该市场,也使得这一品类市场厮杀越来越激烈。伴随着消费升级,这一现象倒逼面膜生产商和品牌商不断挖掘独特的体验感和卖点。
但作为行业内曾经的“弄潮儿”,美即却在持续走低。据市场监测人员透露,美即2016年回款不足2亿元,下滑了六成。
2013年8月,美即被欧莱雅收购,彼时,这个创立十年的品牌取得了让人瞩目的成绩。资料显示,在美即业绩巅峰期(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年销售回款已有16.9亿港元(约13.53亿人民币)。这样算来,美即的年回款已从2012年高点跌去了近90%。
在2011年的黄金期,美即在化妆品连锁店里一年可以卖到3万元左右,但现在一年只能卖3000元左右。
做网站能赚钱吗" />
如果说在收购之际,美即就感受到了巨大的增长压力,那么,在过去两年的过渡期里,压力重重的美即直接步入了下坡路。
“从2014年完成交易以来,美即面膜遭受到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压力。”欧莱雅集团总裁安巩在去年中期财报发布后这样表示。事实上,安巩提到的“竞争”除了指更多的竞争对手,还有复杂多变的中国渠道环境。
突变的渠道和需求 不失公允地说,从2014年到2015年近1年半的时间里,微商的大爆发极大地推动了面膜品类的市场教育和渗透率。 微商发展势头最猛的时候
突变的渠道和需求
不失公允地说,从2014年到2015年近1年半的时间里,微商的大爆发极大地推动了面膜品类的市场教育和渗透率。
微商发展势头最猛的时候,有数据称全中国有超过1000万的微商从业者,其中大约有7成在卖化妆品,而卖化妆品的中90%以上又都是在卖面膜。朋友圈里都是范冰冰一年敷700张面膜的微商信息,消费者每天都在接受着教育,而品牌也借助微商免费地做了宣传。
但值得注意的是,从2016年开始,网购消费者开始发生变化,无论其自身特点亦或消费行为都在逐渐改变当中,这种改变的方向之一即为高端化。
在2016年线上面膜市场上,50元以下的低价产品份额不足20%,向前推半年,这一数字还在20%以上;而50-100元的中端产品以及100元以上的中高至高端产品的市场份额均超过40%。消费者在对待自己的面容时越来越不计较成本,甚至愿意透支消费来保养和美化自己的容颜,这在几年前电商诞生初期是想都不敢想的情形。
随着这种消费心理的扩大化及稳定化,面膜市场未来几年必定会进入一个橄榄球性的中高端主导模式。利好在于,本土品牌有机会赚到更多的钱,但摆在面前的障碍却是国产品牌仍旧未能完全摆脱廉价品的印象,走向高端化的路途充满艰辛,而消费者却没有理由等待本土品牌成长。在这个方面,或许也亟需行业标杆尽快为本土品牌开辟一条可行之道。
在品牌重新布局、美妆用户消费升级的同时,消费者对面膜的诉求未发生明显的变化。线上售出最多的仍旧是贴片式面膜,其份额年均保持在7成左右,且各月间无大范围浮动。其他主要类型面膜一年来的占比也相对稳定,想必短期内面膜的性状不会再发生大的变化,品牌需要找准定位,在既有性状范围内研发生产,当然最容易热销的无疑是贴片式面膜。
不仅如此,消费者对面膜功效的需求仍然主要集中于补水保湿,份额超过50%;从功效的角度讲,专注于消费者的大诉求是最为保险的盈利良方。不过值得关注的是,消费者对于化妆品的诉求,越来越细分而多元,面膜也不例外,除了传统的保湿、美白,消费者期待用更具针对性功能的面膜,解决其特定的肌肤问题,如细致毛孔、晒后修复等。未来,需求范围还将进一步扩大,甚至可能出现一些非常碎小细分的需求。
谁是当前的赢家?
中国面膜市场经过SK-II、可采等品牌的启蒙,再由美即、屈臣氏等搅起热潮,到如今已经进入百花齐放的阶段。目前的赢家——森田、美迪惠尔和一叶子、韩后各有独到的战略,或是主打医美概念,或是重金砸入营销。
十多年前,美即创始人正在一本土企业中运作另一面膜品牌——可采,并将其导入屈臣氏,这个品牌在2002年曾占据面膜市场近60%的份额,后来却被玉兰油赶超。
这时,面膜市场尚处于启蒙阶段,应运而生的美即凭借着创新的营销方式,在后来的多年间占据了中国面膜市场的首位。美即首创了单片销售模式,并主打生活方式及使用时机营销,推动了敷贴式面膜从特殊护理品到快消品的转变,让面膜开始“落入寻常百姓家”。
在当前的线上面膜市场TOp10品牌榜上,本土品牌的绝对控制力清晰可见,本土品牌在如一叶子般的努力下,已经充分重拾了消费者的信心。但需要警惕的是,在本土品牌发展大好的2016年,线上市场的份额却在悄无声息地向着外资品牌倾斜。
以可莱丝为首的韩国面膜品牌开始强占因“毒面膜”等问题而暂时萎靡的中国面膜市场,如今其分身美迪惠尔和丽得姿,稳稳跻身前十,不仅如此,诸如SNp、pApARECIpE旗下的春雨等,也在中国网红和消费者中美名远扬。
面对内忧外患,本土淘品牌膜法世家和御泥坊仍旧深耕细作守住阵地,如今二者仍然强势占据着品牌榜前5中的两席,并开创了化妆品淘品牌走入线下的先河。
此后上美重新打造一叶子,将其转变为面膜专卖品牌,并通过时下最为适用的线上线下营销手段,如启用当红小鲜肉,冠名热门综艺软植入广告,开启专门针对线上的各种活动,及时跟上直播热潮等,迅速打开国内市场,做到了线上老大的位置,为本土品牌扩张版图作出示例。
前面提到的韩系品牌就是一支强有力的竞争队伍,而来自日本、欧美,甚至其他一些小众国家的产品也正日渐为更多的消费者所追求;本土品牌在提振自身实力的同时仍不能对外资品牌掉以轻心。总之,面对“喜新厌旧”的消费者,品牌在产品、营销、渠道这三个层面上的突破总不能停步。
网站名称:微营销:面膜营销走下神坛,新秀如何破茧?
本文网址:https://www.cdcxhl.com/news21/183221.html
成都网站建设公司_创新互联,为您提供微信小程序、网站排名、网站营销、虚拟主机、营销型网站建设、App设计
声明: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用户投稿、用户转载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电话:028-86922220;邮箱:631063699@qq.com。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转载时需注明来源: 创新互联
猜你还喜欢下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