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创业时代,大波僵尸正在袭来

2016-12-11    分类: 网站建设

现如今这个时代,内容创业繁荣异常,但是如今再进入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做。似乎人们都已经进入阅读疲劳,万千内容的提供者,提供的内容千篇一律,换汤不换药,这使得粉丝成为了死粉,没有了互动没有交流,有的只是一堆数字僵尸,量多质低。

一、内容江湖,哀嚎一片

粉丝疲态现象,早在内容创业刚盛行的 2016 年就已经显现,现在的内容江湖,已经是哀嚎一片,大号走得小心翼翼;草根小号已经大部分倒在半路上,内容创作者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主要还是以广告分成以及自营广告为主,都是基于活跃用户数进行衡量;而另一种主要变现方式则是基于粉丝的转化情况,问题的症结仍然在于粉丝态度。

(1) 音频领域

喜马拉雅与得到代表着音频创业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喜马拉雅目前拥有超4.7 亿用户,然而付费用户不到1\10。其采用的“会员可以共享大部分内容,而只有极少数的内容需要额外付费”的通票模式,显然超90%的用户在如此低价的策略之下依然未能进行转化,足以说明粉丝变现的难度;

得到的日子也不好过,得到付费用户的打开率不到30%,对于用户而言,得到的音频课程是休闲品而非必需品,这也就使得粉丝日复一日坚持学习的难度加大。当然,得到也有策略,在得到的价格营销体系中似乎也能看到得到对于粉丝转化的一些忧虑。粉丝在为知识付费时,越来越加理性。

(2)视频领域

影视、综艺等长视频由于技术、资金、创作等诸多要素的影响,对进入者的门槛较高,能够供PGC和UGC大量进入的,主要集中在短视频以及视频直播中。短视频吸粉要求内容的趣味性与实用性,像抖音这种生活气氛浓厚的沉浸式短视频虽说是吸粉神器,但是,粉丝变现并不高,而且粉丝黏性也不大。

(3)图文领域

像公众号、传统媒体等,除了广告变现还有一种常见方式则是课程、资讯等知识付费,然而像《人民日报》、《环球时报》、《南方都市报》等传统媒体亲自推倒付费墙,证明粉丝虽青睐内容、然而变现难的现实处境。

人与人在一起聚人,事与事在一起聚事。内容创业时代,信息过剩,粉丝关注的只是感兴趣的内容,由此,对大多数IP而言,粉丝已死也是件很正常的事情。毕竟,即便你关注了上百家公众号,实实在在能产生黏性的也就那么几个号。

二、粉丝已死,折射出内容创业领域的“几大”病态

第一,有活跃粉丝数,但是粉丝变现转化难度高,难以产生实在的价值,与“死粉”差异不大;

第二,纯粹的僵尸粉,关注了生产内容的号,但并没有对内容进行关注;

第三,连生产内容的号都没有关注,并且很难吸引其关注。

那么是何原因使得如此珍贵的粉丝经济出现了主角疲态呢?

(1)内容没有形成和明星一样的连接感

内容创业领域存在着一个悖论,有才识之人的课程并不一定受到粉丝的待见。比如教授,教授的课程内容太过于僵化,而内化成功力需要漫长的时间。虽然教授从知识内容厚度层面上来讲,肯定是要超越娱乐性问答,但是缺乏明星一样的连接感,也就使得粉丝的知识接纳度大打折扣。

(2)内容创业者自己“伤害了”粉丝,把自己的IP玩坏了

不论是“自嗨”、KOL或网红,过度强调人设效应替代内容品牌,虽然能使得IP集聚光环短期内出彩,但是,一旦这种人设出了问题,IP就将失去效应。这种打法在内容创业领域中比比皆是,但是也会发现在内容创业的世界里最终结果也是公平的。

(3)市场的供求关系,后来者盲目进入市场,却鲜有差异化的产品

听说抖音好,便玩抖音;听到内容创业者能“屌丝逆袭月入十万”,便一股脑儿往里扎。既未能分析平台特征,也没有深思内容调性,更承担不起内容创作出名前的长久孤独,在内容上也没有差异性的产品,往往坚持不过个把月,看到没收益也没见粉丝涨上去就放弃了。内容创作已不是个稀缺的事儿,粉丝的积累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想必90%的公众号便是踩了这种雷,出师未捷身先死。

(4)从内容提供到内容产生价值,并没有形成闭环的销售链,尤其是售后服务缺乏。

内容创作的收入来源,除了广告,其他方式都是需要和粉丝进行深度沟通的。大部分其他变现渠道做得好的内容创作者主要还是集中精力于宣传以及售前服务,而售后服务相对较为缺乏。

新闻标题:容创业时代,大波僵尸正在袭来
分享路径:https://www.cdcxhl.com/news17/71617.html

成都网站建设公司_创新互联,为您提供Google企业网站制作品牌网站建设网站收录App开发响应式网站

广告

声明: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用户投稿、用户转载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电话:028-86922220;邮箱:631063699@qq.com。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转载时需注明来源: 创新互联

网站优化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