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2021-03-09    分类: 网站建设

近几年的中国互联网市场留给我们很多惊喜和遗憾,还未等细细品味,新的风口就已经悄然到来。面对新环境,互联网市场很多问题依然萦绕在从业者的心头:

>>互联网大文娱产业如何发展?

>>IP如何管理和挖掘营销潜能?

>>OTT营销市场能否迎来井喷?

>>直播行业还会继续火吗?

>>社会化媒体还会有什么变数?

>>中国新商业经济模式如何孕育?

……

本文,我们就对这些互联网领域的未解之谜做些猜想吧~

1、互联网巨头的大文娱产业布局深化,Media+Tech模式将成主流

近几年是视频文娱产业高速发展的几年,互联网文娱已经形成内容-渠道-变现三个层次的完整商业生态闭环。

三年前合一融入阿里生态,基于大阿里文娱体系的生态,优酷土豆联合新浪微博、UC/UC头条建立视频文娱大联盟。通过底层数据和算法对接,内容可以实现传播观看的效果组合:获得内容媒体平台的推荐或检索,在社会化媒体平台上实现话题发酵和传播,在移动阅读平台上进行算法推荐和迅速扩散。

两年前,Media+Tech模式将在互联网领域更加强化,像谷歌、facebook、阿里、腾讯等企业,已经很难界定其是媒体或科技企业。视频类媒体也不再受限于一个播放平台,更多地参与到内容的制作和投资,比如Netflix已经成功转型,集内容生产与集成分发与一体的Media+Tech型企业。这种创新方式,也开启了媒体营收规则改变的时代。


2、IP大年,优质IP的生命化管理及营销潜力待开发

三年前年是个IP网剧小年,大量精品IP在次年再次爆发式放出。

优质IP自身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拥有可纵向延伸的优势。优质IP营销能够以点连面,跨越不同领域形成连锁效应,甚至是几何式爆发的态势。

以BAT为例,对于优质IP的争夺、制造与囤积仍然是近几年内容营销的主题,大家都囤积了不少优质IP,但IP最终能否开发成功,涉及众多方面。除了作品本身的品质与水准,也需要系统化的运作。拿到顶级IP的公司,切勿只是抱着竞争思维,单兵作战,而是需要设置好竞合机制,多平台同时孵化产品,实现产业链的联动,把市场声势放大,触及到尽可能多的买家和卖家。

IP营销的潜力也有待开发,企业需要与消费者深入互动起来,综合运用线上线下各种资源,形成营销生态链,以最快的速度让目标消费者了解并体验并实现与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和认同感。


3、视频网站进入会员争霸赛阶段,内容付费将激发更多优质内容

三年前大视频网站付费会员实现了4-5倍增长,增长速度迅猛,足见用户对内容的需求度之高。随着爱奇艺、优酷、腾讯三大视频网站宣布付费会员用户相继突破2000W,乐视视频突破5000万之后。接下来势必将有多家视频网站发力自制内容,以独创性的内容将市场不断切分。

近几年来,网络视听新媒体节目市场规模年均增幅超过40%,视听内容已经成为互联网流量贡献率大的应用。而据预测,视频网站在两年前付费用户达7500万,付费产业规模的扩张倒逼网络剧内容升级。此外,未来付费市场可以多在用户的交互上进行开发,用户在观看过程中觉得内容好,可以‘打赏’,觉得不好,可以把钱退给用户。


4、智能电视营销井喷,OTT广告产业链日渐完善

随着智能电视在中国家庭的大范围普及,我们期待的OTT风口终于真正到来。

智能电视受众相对年轻。传统电视的收视人群基本是50岁以上,而智能电视受众相对年轻,主要集中在31-35岁。50%以上的智能电视用户会使用只看点播,只有19%的用户只看直播,这也意味着未来几年,随着电视的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传统电视台的收视用户会越来越少。

数据显示,汽车企业是目前OTT广告的投放最多的客户,快消品、化妆品、母婴客户紧随其后。而从广告形式来讲,更多的广告主青睐投放开机和贴片广告,其中作为“占领客厅先机的利器”开机广告认可度高,效果最好。随着开机流量的增大,贴片广告也随之增加,占到了43%的投放比例。其他广告占1%,比如暂停、退出、屏保或者一些小的banner。


5、直播行业极速降温:主播流失,题材限制,伪粉挤出

接下来直播会进一步深入互联网各领域,成为各个平台创收、变现、造血的标配,且资本会持续进入。但随着监管的日益严格,直播行业在接下来将面临很多严峻的考验:

首先,大量走擦边球的主播将无法出镜,各大平台不得不重新培养或挖掘主播团队;其次,大量的直播题材受到了限制,除了电竞和各大品牌的营销活动,拿不出更好创意的直播只能越来越趋近于电视购物;最后,因监管限制而流失的“伪直播粉”会带走这个行业的泡沫。

接下来留给平台型网络直播的机会已经不多,再造一个映客基本不可能,但直播与更多更多行业结合以及融入到其他互联网平台的机会依然存在。


6、社会化媒体创业峰回路转,微博回暖,微信刹车

虽然人们不断吐槽微博各种不合理的新设计,但数据表明用脚投票的用户们还是站在微博的这一边:数据显示微博已经成为了市值超越推特、拥有3亿月活和1亿日活的超级社交网络。而微信的发展也已进入巅峰状态,未来增速只会愈加平缓,随着微信小程序开发权限的开放、自媒体大号鸡血效应的完全释放,微信的创业环境从热闹变为理性。

伴随着社交媒体属性的深化及渠道下沉来到的新活跃人群,微博在中国互联网版图中扮演的角色会越来越独特,而一贯稳扎稳打的微信团队则似乎在有意控制着微信商业化进程,不让其因速度太快而翻车,创业者们会在这样的变革中迎来新的机会。


7、创意者经济时代来临,内容创意进入商业化变现轨道

“互联网+文创”在过去的五年已经改变了传统文创产业,诞生了“泛娱乐”这种经验,接下来即将进入下一阶段:即大限度的激发每个人的创意潜能,让这些能力可以被人传阅,变成收益,进而激发出更多的创意。我们把这一个“互联网+文创”的发展新阶段称之为创意者经济。

随着人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和8090后成为消费主力军,人们的消费理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消费者从物质功能需求转向精神和心理层面的诉求,消费主力军对品质有越来越高的要求,文创商业的本质是内容为王的商业模式。而这个王道,就是故事创意的能力。

文化创意商业只有重情怀、重设计、高品质,并且能植入本地文化,具备独特的产品造型形式,可爱、可人、实用,有匠心精神,因此才能到市场热捧。


8、共享经济将迎来爆发,但其中幸存者寥寥

去年下半年走红的共享单车,给外界留下一种鲜明的印象:撇开造车成本不谈,低廉的价格遇上糟糕的天气和出人意料的损毁甚至二手平台回收,似乎盈利前途渺茫或盈利周期拉长。

与公众观感截然相反的是,资本市场对共享单车的热情一路走高,除了先行者摩拜、ofo,小鸣单车、小蓝单车、优拜单车、小白单车等争相杀入,其中不乏腾讯、阿里、滴滴、小米等知名互联网公司的身影。

随着大环境的不断降温,接下来会是共享单车行业的一场大逃杀,幸存者寥:ofo可以镇守住他们的校园阵地稳中求胜,摩拜可以采用车海战术站稳脚跟,而没有来得及铺开市场占有率、短期内也没有找到更好模式的共享单车则慢慢退出市场。

9、网约车类商业模式亟待裂变

过去的几年,共享经济与网约车的热潮此起彼伏,有滴滴与优步中国的合并大戏,也有神州专车挂牌新三板的高潮,更有易到被乐视注资的峰回路转……,但是随着网约车新政在国内全面铺开,市场前景开始众说纷纭。

随着过渡期限的临近,部分网约车平台在两年前下半年将会面临着共同的难题——车荒和司机荒。由此可见,共享经济这轮大潮,对于国内网约车平台而言,已经到了一个最艰苦的时刻。

目前来看,网约车盈利模式依然有待从 O2O、智能城市、二手车交易、汽车金融等诸多领域进行开掘,这将是未来网约车平台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打持久战的关键。


10、“互联网+”概念或将升级,中国新商业经济模式正成雏形

“互联网+”的概念,发展了这么多年,对于现在来说完全达到了“万物互联”的概念模式。

通过数据研究,现在所有的产业链都切入了互联网的理念,只不过是现在还没有一个成熟的运营体系来控制,所以才导致现在的传统行业出现不稳定起起伏伏的浮躁期。

纵观目前的互联网信息,产业互联网、传统互联网、汽车互联网等等层出不穷,这就说明了现在的各种行业和互联网已经形成了结合体,并不是单纯的互联网行业来加上传统企业,而是现在的传统企业形成了互联网体。

所以说接下来可能不会再出现“行业+互联网”和“互联网+行业”的话题了,而是说我们都是互联网体形成的万物互联。这也是中国新商业经济模式正在形成额雏形!



结语


不管市场如何起伏,必须承认,我们遇到了一个最好的时代。弹簧被压的越深,起跳的就会越高,即使现在经济处于低谷,你在徘徊不前,不如好好给自己定个位,然后在这个最好的时代里做一个最好的自己!

当前文章:下一代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分享URL:https://www.cdcxhl.com/news/104843.html

成都网站建设公司_创新互联,为您提供响应式网站搜索引擎优化关键词优化品牌网站建设ChatGPT动态网站

广告

声明: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用户投稿、用户转载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电话:028-86922220;邮箱:631063699@qq.com。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转载时需注明来源: 创新互联

商城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