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延庆县八达岭镇的小浮坨村,整洁的村容让人看着就舒服。水泥路面扫得干干净净,沿路种着一排排树木花草,挨家挨户的门口都整齐地摆放着三个分类垃圾桶,戴着红袖标的老人们在沿街巡逻。
谁能想到,十年前,这里曾是个街道狭窄,草粪乱堆的脏乱村庄。几年的生态文明建设让昔日里脏乱贫穷拖后腿的“大秤砣”变成了今日美丽宜居的“文明村”。
记者来到小浮坨村139号的李元浦大爷家中。一进院门,头顶上是葫芦架,院心里二十几平方米的菜地里种着西红柿、胡萝卜、豆角等七八种菜。
李大爷热情地从树上摘下苹果往记者手里塞,“新鲜着呢,快拿水冲冲吃。”院子里自来水管子哗地一冲,顺着一个一米见方的水泥池子流下去。
“过去可没有这个,”李大爷跟记者感慨道,“脏水就往院墙外那么一泼,赶冬天,路上都能滑冰,老人小孩儿的,多不安全。现在做了下水,俺们家家有管道,这污水处理了,还能再浇树。”
“还有厕所呐,过去那旱厕多招蝇子。现在,”李大爷风趣地伸出右脚,做了个踩踏板的动作,“就这么一下,就冲好了。”
这几年,小浮坨村建成了覆盖全村的农村污水处理体系,铺设污水管道7040米。生活污水经处理后用于灌溉树木,不但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也有效地缓解了水资源的不足。改造农村户厕。重新改装了环保型脚踏式连瓮厕所187套,改厕率达到了100%。
“来,进屋坐会儿。”坐在李大爷家的炕上,记者发现这炕不同于过去的土炕,它并不“着地”,而是从地面上悬起来大约三十公分。
“这个是吊炕,也是政府给俺们改的。比过去那土炕可暖和。”李大爷跟记者介绍说,过去烧传统的土炕,炕上热可屋里没那么暖和,再使劲烧,炕上又烫的睡不了。
2007年,村里开始搭建节能吊炕,拆除了以前传统、利用率低下的土炕,为村民搭建起改用三面散热的节能吊炕168铺,不仅节能环保,而且更安全。
“这烧起来,就跟暖气一样。”李大爷越说越乐呵,“再带你出门儿转转。”
来到院门口的分类垃圾桶前,李大爷给记者仔细介绍起来,“你看这个黄色的,放生活垃圾,什么菜帮子啊,当院儿掉下的树叶子啊,都倒这里头。”李大爷又指指旁边两个灰色圆桶,“这个放污染垃圾,就是塑料袋啊,小孩子扔的小食品袋啥的。这个放灰土垃圾,你们城里人不知道吧,这灰土可以积肥呢。”
李大爷说,过去,垃圾都是“当院儿一扫,街上一倒”,现在大伙儿都习惯垃圾分类了。每天有垃圾车来收走垃圾,大队有分类的池子,汇集起来再由乡里的车拉走。
再看大爷家墙边儿上,海棠、枣树、香椿,绿葱葱一片。“过去这墙边儿是条沟,味儿啊。乱扔乱倒的,街上也都是粪便,脏着呢。”
“你再看这路面,过去都是土路,一刮风漫天灰。这又是粘合土质,下起雨来泥把车轱辘都粘上,人骑车变成车骑人呐。”
如今村里整治环境搞绿化,各家都拆除了违章建筑,清理出了路面,村内大街小巷种植乔灌木2万多株,栽植榆叶梅、月季花等花木3.5万多株,绿化率达到95%以上。期间村里还摸索出了“产权归集体,收益归个人”的树木管理方法,大大提高了树木存活率。
李大爷指着一株海棠,“这是大队栽的,在俺们家门口,自己打理、除草,收获都归自己。”
聊起村子里这几年的变化,李大爷滔滔不绝。不光是环境的治理让大爷满足,益民书屋、卫星数字影院让大爷“享受到了城里人的文化氛围”;合作医疗室让大爷不用再去县里镇里,还能开到便宜药;547亩设施农业的发展让农民们在家门口实现了“生态就业”。
“日子好了,身体也好,过去50多岁的老人都直不起腰,我今年75了都不佝偻。”李大爷身子硬朗,加入了村里的“夕阳红”义务巡逻队,每天在村子的大街小巷间,或是捡拾路面垃圾,或是劝走闲杂商贩,维护环境,保证治安。
网站栏目:全村垃圾分类处理家家用上清洁能源
当前地址:https://www.cdcxhl.com/hangye/lajitong/n46357.html
声明: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用户投稿、用户转载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电话:028-86922220;邮箱:631063699@qq.com。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转载时需注明来源: 创新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