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的本质是什么?

自2017年6月入币圈以来,经历过全盘暴涨,经历过94封杀交易所,然后是94之后的疯狂牛市,又到了如今的大熊市。从山寨币满天飞,到爱西欧全面爆发,到公链之争,到比特币分叉狂潮,到平台币独领风骚,到最后各种泡沫接连破裂。

十多年的信州网站建设经验,针对设计、前端、开发、售后、文案、推广等六对一服务,响应快,48小时及时工作处理。网络营销推广的优势是能够根据用户设备显示端的尺寸不同,自动调整信州建站的显示方式,使网站能够适用不同显示终端,在浏览器中调整网站的宽度,无论在任何一种浏览器上浏览网站,都能展现优雅布局与设计,从而大程度地提升浏览体验。创新互联建站从事“信州网站设计”,“信州网站推广”以来,每个客户项目都认真落实执行。

短短三年,却似几度春秋,真可谓是:币圈一天,人间一年!

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区块链的本质是什么?

要研究一个事物的本质,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是什么?个人觉得,应该是搜集和研究尽量多关于这件事物的客观事实,包括它的历史和当前的实际情况。

区块链发展简史

众所周知,区块链来源于比特币,名为“中本聪”的神秘人士于2008年在“P2P FOUNDATION”发布比特币白皮书。白皮书不长,全书并没有提到“block chain”的概念。

世人皆知中本聪牛逼,奉为神人,但却不知道在中本聪之前,其实为了创造比特币,一个组织以及一批计算机大神们,已经为此奋斗了20多年。

看过一些比特币知识的人应该知道,比特币的架构中,有三项技术最为重要:非对称加密技术、点对点技术、哈希现金技术。然而,这三项技术没有一项是中本聪发明的。

非对称加密技术:Whitfield Diffie 与 Marty Hellman 于1976年发明了非对称加密算法,次年, Ron Rivest 、AdiShamir 和 Leonard Adelman 率先发明了第一个具备商业实用性的非对称RSA加密算法,这些算法奠定了现代非对称加密理论的基础,被广泛应用于后来的网络通讯领域,也为比特币今后的诞生创造了第一个大前提。但是,有趣的是,这些加密技术均在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的严密监视下,NSA最初认为它们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并将其视为军用技术。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NSA才放弃对这些技术的控制,使得非对称加密技术终于可以走进公众领域。

这里插一句,早在1990年,David Chaum 就创造了一个注重隐私安全,且不可追踪的支付系统,就是后来的电子货币Ecash,但这个货币不是去中心化的,更不能自洽。到了1998年,华裔密码朋克成员 Dai Wei(为向前辈致敬,以太坊的最小单位就是Wei),提出了一个匿名的、分布式的电子加密货币系统:B-monney,可谓是多年后比特币的精神先导,但受限于当时的各种条件以及本身的设计缺陷,后来不了了之。而到了2005年,Nick Szabo 终于提出了比特金的设想,用户通过解决数学难题,并用加密算法认证公布结果来构建一个产权认证系统,已经非常接近比特币的思想,Szabo 还发表了很多关于《合同法》在网络安全实现的论文,可谓区块链智能合约的起源。然而……解数学难题挖矿,这个门槛也太高了,更要命的是, Szabo 不会编程,也没有程序员信他,愿意跟他合作,于是比特金一直都停留在理论阶段。

从Ecash,到B-monney,再到比特金理论,几代密码朋克们都怀着对自由货币的向往,做着各种试验和努力,然而最终都失败了......

点对点技术和哈希现金技术:虽然先贤们在自由货币的道路上一个又一个倒下了,但是,技术本身还是在不断的向前发展,后来 Shawn Parker 终于发明了点对点网络技术,这项技术加上前面提到的非对称加密技术,使比特币的出现已经成为可能。最后还剩下一个问题,就是“双重支付”问题,通俗说,就是谁的记账可以被系统接受的问题。

1997年, Adam Back 发明了哈希现金算法,2004年, Hal Finney 在哈希现金的基础上,改进出“可复用的工作量验证”算法。至此,完美解决“双重支付”和“拜占庭将军问题”,为比特币的POW共识算法打下坚实的基础,一切具备,只欠东风。

要发明比特币,除了要能融汇贯通前面说得三大基础理论,至少还需要:1,对货币有深刻的理解;2,熟练的编程能力;3,足够的表达能力,以带动初期的社区发展。这样人,万里挑一,直到2008年才出现,他就是中本聪!

中本聪以及上面提到的很多先贤,其实都来自同一个神秘组织:密码朋克。

1993年,Eric Hughes和其他几个人创建了一个“密码朋克邮件名单”的加密电子邮件系统,简称“密码朋克”,对抗受到政府监控的互联网电子邮件。Eric Hughes 在《密码朋克宣言》里阐述了密码朋克的使命与目标:“我们致力于建立匿名系统……电子时代,隐私是开放社会不可或缺的……我们不能期望政府、企业或者其他大型组织保卫我们的隐私……如果期望拥有隐私,我们必须亲自捍卫之。我们使用密码学、匿名邮件、数字签名,以及电子货币保障我们的隐私!”

你没有看错,1993年,这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了,密码朋克一度非常活跃,主要包括黑客、密码学家、追求隐私和财产安全的狂热者。比特币依赖的大部分技术理论,以及这些理论的发明者都来自这个组织。一些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互联网大佬也都曾经是这个组织的成员,比如:“维基解密”的创始人阿桑奇、Facebook的创始人之一肖恩帕克、BT下载的创始人布拉姆科恩、万维网发明人蒂姆伯纳斯李等。

密码朋克创始人之一John Gilmore,在千禧年前后宣布密码朋克组织解散,但密码朋克的精神,以及密码朋克的成员们,永远的留存了下来,尤其是在比特币和区块链领域。

读到这里,眼尖的朋友可能会发现,讲了半天比特币和密码朋克,但几乎没怎么提区块链啊,不是说好了讲区块链发展史的么?

因为区块链确实是很后面才出现的概念,但以上所讲,全部都是区块链概念能够诞生的前提,甚至可以说是区块链的基因所在,天天谈区块链,却不了解这些历史,是很难深刻理解区块链精神内核的。

上文还提到了很多技术名词,限于篇幅,都不便展开,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文章底部“火山哥区块链科普”系列文章,保障完全不懂技术的朋友也可以轻松看懂区块链的核心技术原理。

那么“区块链”的概念到底是何时被何人提出的呢?我查了一些资料,好像还真没看到比较权威的说法。但在我查资料的过程中,可以明显看到,区块链的概念大概是在2013年前后逐渐传播开的,之前只有加密货币、自由货币、电子货币、比特币和山寨币的说法。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加密货币之前的一个高潮期正是2013年,而中国加密货币行业开始全面发展起来也是在2013年前后。

2013年那波,国内诞生了大量如今的行业大佬,这些大佬很多之前都写过不少文章进行布道,文章一开始主要是介绍比特币,后来开始宣扬“去中心化”思想,最后逐渐变为传播“区块链”的概念。

到2014年前后,以太坊现世,随着智能合约的逐渐热门,很多人开始基于以太坊发布代币,这时候谈区块链的也越来越多,谈比特币和加密货币的,越来越少,尤其是在中国,2017年大牛市之下,几乎听不到太多关于加密货币的声音了。

人人都在谈区块链,人人都在谈区块链对传统行业的改造,人人都在谈去中心化,人人都在谈价值载体,人人都在谈生产关系革命!

然而2018年,看尽繁华,如今却只剩一地鸡毛!上万亿的泡沫之下,在国内能找出一个基于区块链的,在商业模式上可以称之为落地的大型项目么?貌似一个都没有!

这让我不得不重新思考:区块链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一地鸡毛的原因,到底是类似2000年互联网泡沫和5年前的VR游戏,硬件和市场跟不上资本的脚步?还是像几年前电视游戏跑错了方向,跑在了伪需求的道路上?

区块链当前实际情况

回顾完区块链的发展史,我们再来看看区块链当前的情况。在本节中,我将尽量只谈事实,不谈观点。观点留到最后一节,在历史和事实讲完之后再谈。

无论区块链中含有多少货币、金融、博弈和社会学等属性,但这些属性全部都是基于互联网和加密技术实现,而恰巧我个人有十年技术背景,所以在技术层面对区块链的理解要比一般人深一点。

从技术层面,区块链的安全性主要基于三个核心点:

1,非对称加密技术,主要解决通讯过程的安全性问题。

2,只允许插入和查询,不允许修改和删除的数据存储设计,这个主要解决数据的安全、透明和溯源等问题。

3,点对点技术+共识机制,可以解决分布式架构下的数据一致性问题,而数据的一致性是任何互联网应用的基本要求之一。

无论您是否懂技术,但从字面描述,您应该能看得出来,这三项核心技术,都是偏重“安全”方面的设计。分别对应了数据隐私、数据完整性和数据一致性的安全需求。同时在点对点的分布式架构下,天然的还能避免数据灾难性损毁的问题。

这三项技术很神奇么?非对称加密和共识机制确实比较神奇,但非对称加密并不是为了区块链而生的,最早是美国军方通讯加密技术,是为了信息保密而生,军方公开之后才被引入区块链中。只有共识机制可以称得上是专门为了区块链而生,但实际上也只是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特性解决了一个古老的分布式可信性问题,西方称之为“拜占庭将军问题”。

而点对点技术和数据的增删改查,也都是互联网的基础技术。点对点被广泛应用于高效的大数据传输领域,数据的增删改查则更广泛的应用于几乎所有互联网大中型产品中。

区块链为了获取到极高的安全性,相对于传统互联网应用,做了很多极端的设计。

首先,区块链的“服务器”是彻底的、多节点的、无中心的分布式架构。分布式架构其实并不新鲜,现在大型的互联网应用几乎都是分布式架构,用来解决数据备份、优化响应速度、提升TPS等需求。但这些分布式架构中,几乎都会存在一级甚至多级的中心服务器,我们称之为“主从服务器”架构。主服务器的功能不尽相同,一般用来做用户入口、调度、资源分配、核心请求响应等等,主服务器如果挂了,一般问题会比较严重,至少会有一些重要功能无法正常使用,这时候会立刻启用从属备用服务器,但还是会挂一小段时间,现在的硬件技术,几乎可以做到用户无感知的程度了。但有些小公司一开始财力有限,难以负担那么高的硬件成本,一旦主服务器出问题,常常都会停机维护,甚至会出现灾难性的事故。

那么传统互联网应用,为什么不采用类似区块链的完全分布式架构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有中心服务器的架构,效率比完全分布式的架构高太多太多了,而且方便控制和调整!

在中心服务器架构下,一条常规请求的响应速度,几乎就可以认为就是互联网底层传输协议TCP/IP协议的瓶颈,大概为200毫秒左右。整个过程虽然也很复杂,需要多次编码和解码,多次协议握手,多次网络节点跳转,但所有这些都是线性的,响应都是毫秒甚至微秒级别的,一切都是商定好的,是一个中心对另外一个中心的交互。

那么区块链呢?区块链为了避免中心架构被政治、军事或者财阀势力完全操控,所以采用了彻底的分布式架构,这得益于点对点传输技术的成熟。但彻底的无中心分布式架构,到底谁说了算呢?于是比特币又发明了POW共识机制来解决这个问题!但随之而来,又有两个新问题:

1,没有中心,那么同时意味着没有中心化的责任人和利益相关者。没有责任人还好,因为区块链有极强的安全性,理论上不需要负责人;但另外一个问题就要命了,就是没有中心化的利益相关者,这就意味着没有谁跟这个东西强利益绑定,这也就意味着可能没人对这玩意儿真正的上心,愿意奉献精力和财力。纯靠信仰肯定是不行的,于是中本聪给共识机制里又加入了奖励机制。

2,没有中心,即便设计了共识机制和奖励机制,使得整体逻辑可以闭环,但执行效率却大大下降,一个信息需要多方确认,同时区块链“出块儿”不能过快,否则会造成数据量膨胀过快,而数据又不能删除,膨胀过快会是灾难性的后果。另外,出块儿过快还会造成出现算力攻击时,攻击会非常迅速,伪链可以快速成长为主链进而造成双重支付,导致安全性大大下降。

所以,大家可见,在绝对的平权分布式架构设计下,虽然安全性可以有保障;激励机制的加入,从社会学的角度,也是成立的。但整体却是以牺牲“效率”为代价的,而且这个牺牲是不得已而为之,并不是主观上认为效率不重要才这么做!

区块链最影响效率的设计中,P2P机制几乎没有啥优化空间,这是完全分布式架构的基础;数据不允许删除和修改,也几乎没有优化空间,没中心还能改能删,那不乱了套了,另外,比特币每个块儿的数据结构也几乎是最简化设计,不能再大幅度减小数据量了;最后是基于分布式架构的共识机制以及出块儿速度,这里貌似比较有优化空间,所以比特币之后的各种币和链,基本上主要在这块儿各种改,概念上都是各种高大上,但我从纯技术角度上看,让人眼花缭乱的各种共识机制,本质上,其实都是在效率、安全性和去中心化之间做取舍,并没有像比特币POW机制那样的创造性发明。

更让人遗憾的是,效率、安全性和去中心化之间是矛盾的,无论我们如何优化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架构,在效率层面,都绝对不可能追上中心化服务器架构,甚至会差很远,这是由技术架构本身的差异性决定的,不是因为硬件不行和公链不完善而导致的暂时性问题!除非公链彻底更改技术原型,做成多中心分布式架构,但这样的话,跟传统的多级主从服务器架构,除了激励机制下的金融属性之外,还有啥本质区别呢?

还记得比特币为什么要设计成彻底的无中心分布式架构么?不就是为了避免政府、军方和财团们控制中心而带来的问题么?为此,中本聪以牺牲效率为代价,设计了一套分布式共识机制!而现在的后来者们,为了提升效率,竟然又开始逐渐回归中心化技术架构。这是在打中本聪老爷子的脸呢,还是说中本聪的设计思路从一开始就错了?

在前进的道路上,当碰到瓶颈的时候,是否应该改变出发的动机?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从密码朋克们想做一个去中心化加密货币的动机看,目前其实并没达到真正的技术瓶颈。

二,瓶颈其实主要来自后继者们想基于中本聪的设计衍生出来一个“区块链”概念,并想把这个概念泛化到各个领域,实现更多领域的去中心化!后继者们觉得区块链应该像互联网一样,成为一种基础设施,然后实现各种区块链+和+区块链,并在这股大潮中实现弯道超车的梦想。

从纯商业角度,如果前进的道路遭遇瓶颈,有时候还真应该调整方向,因为我们的商业行为本质上是要通过服务客户而获得利润,如果我们的方向客户不买单,那我们只能根据客户的需求更换方向。

但比特币和区块链是纯商业角度么?后继者们的区块链貌似还真的更偏商业角度,区块链的效率达不到商业要求,我们就应该抛弃去中心化,提升效率,满足客户的需求,这非常符合商业逻辑。但是,还记得比特币的历史么?还记得密码朋克的使命么?还记得中本聪老爷子的设计初衷么?他们是商人么?他们是商业组织么?他们的初衷是服务客户和赚钱么?貌似并不是!

此刻,我们是不是应该再次反思:区块链的设计初衷到底是什么?区块链的本质是什么?2017年大牛市,上千个项目上万亿泡沫之后,竟然没一个大型落地项目产生,这到底是人性的扭曲?还是根本就走错了道路?

区块链的本质

在最后展开讨论区块链本质之前,我想把前面讲的重要客观事实再罗列一下:

1,比特币的几乎所有核心技术主要来自密码朋克组织。

2,密码朋克的核心思想是:崇尚自由、相信技术、注重隐私和私产安全。

3,比特币之前已经有很多类似但失败的项目,都在致力于做加密货币。

4,先有“比特币”,然后才有的“区块链”,中本聪在比特币白皮书中并没有提及区块链,“区块链”是由后人在“比特币”基础上提炼和演化出来的概念,尤其是2013年牛市,以及以太坊出来之后!

5,区块链从技术架构设计上,因为对中心的不信任而摒弃了中心化服务器,在平权分布式架构下,通过加密学、点对点和共识机制等技术要件来保障安全性和可行性,为此不得不大大牺牲了效率以及很多其它中心化服务器的优势。

6,2017年大牛市,上万亿泡沫之后,打着“区块链”和“去中心化”概念的各种项目,目前几乎没有一个在商业上可以称之为落地,既达不到用户和市场的需求,也无法产生正常的商业利润。

在一系列的事实和论据中,我觉得可以抽象出来两个核心矛盾需要讨论:

1,性能 还是 去中心化?

2,币 还是 链?

第一个问题,从我个人的技术背景理解的话,并不难,但我也知道完全不懂技术的话,却又很难。我一直试图用大白话来讲解技术的原理,但我又知道,如果完全不懂,即便逻辑上大家可以听懂,但如果选择不相信,那么你还可以怀疑我的白话逻辑背后基于的事实,而这些事实,没有技术背景,是无法求证的,这就是为什么“百万TPS”这样完全不靠谱的说法都能横行链圈的原因。

但即便如此,既然要探求区块链的本质,这一关是绕不开的,谁让区块链本身就是一项通过技术来取得突破的革命呢?

首先从历史的角度看,密码朋克们,绝大部分都是技术天才,可谓当世技术大神。这些大神们经过20年左右的失败和努力,中本聪作为最后的集大成者,研究出来比特币,而且还是开源项目,无数大神可以查看源码和直接修改,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要是非说比特币的性能问题是因为这些大神们技术太弱搞不定,那我真的是无言以对了,也许只有完全不懂技术的人才敢这么无所畏惧吧,反正我作为一个技术人员,我是打死也不相信的!

另外,虽然我没有发明区块链的能力,但从技术层面理解它还是有信心的,前文我也一直在致力于用大白话跟大家讲一个道理:牺牲性能,是平权分布式架构的无奈之举。可能大家觉得牺牲性能是傻逼行为,但能想出来通过牺牲性能换取安全和可行性,并最终实现出来,在我这个技术人员眼中,是天才创造,伟大创新!

如果我们假定,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要实现去中心化,就一定要大幅度牺牲性能,会有怎样的结论?其实我相信应该有很多略懂技术的人都想过这个问题,但很多人不愿直面,因为结论可能非常不乐观,区块链的想象空间可能会大打折扣!

没有性能的支撑,很多大规模商业应用其实无法落地。比特币的TPS不到十,以太坊几十,至于EOS这些上千TPS的公链,安全性还没得到验证,先不考虑。几十TPS能做什么呢?毛毛都做不了也许,能做一只养猫的游戏?不!一只猫都能把以太坊给堵住,是真的猫猫都做不了^_^

那么以太坊的价值是什么呢?现在看,就是发币!密码朋克们努力了那么久才发布了一个靠谱的比特币,现在牛逼了,人人都可以发布类似比特币这样的去中心化加密货币,直接大大推进了2017年泡沫的进程和高度!

其实从商业的角度上,一切都是为用户和市场服务的,市场要我们怎么样,只要不犯法,我们就应该怎么样改。事实上2017年以来,随着很多传统商人进入区块链领域,区块链甚至是加密货币领域都逐渐形成了一种很强的商业化演进思潮,这股思潮的核心逻辑是:我们无法做出靠谱的应用,是因为性能不行,那我们就去解决这个性能问题,一直解决到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然而,这帮不懂技术,又喜欢天天把“技术问题不是问题”这种话挂在嘴边的商人们,努力了半天,最后发现:我靠,到了前沿创新领域,技术问题还真是个大问题,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

这时候怎么办呢?个人观察,出现了三种人:

1,执迷于解决性能问题,甚至不惜牺牲去中心化的属性。

2,看穿了这一切,放弃了,甚至转为区块链黑。

3,尊重初衷和现实,如果不改变去中心化的初衷,同时又接受区块链无法赶不上中心化服务器性能的现实。那么,我们还能做什么?是否还能构建真正靠谱的商业模式呢?

前两种人我就不评价了,重点说说第三种人,因为我自己也是第三种人,所以感悟比较多。

首先,个人认为在性能上跟传统技术较劲是没必要的,而且几乎是不可能的。有些人还幻想未来5G网络和量子计算机成熟后,性能就不是问题了,但以我之见,这两项技术也许能让区块链做得更多,但无法改变它在面对中心化技术时的劣势,而人类永远会贪婪的把技术用到极限,大型应用都会构建在极限状态下,而在极限状态下,区块链由于架构原理问题,在性能上依然会落后中心化服务器很多,导致用户依然会觉得基于区块链的应用“没法用”。

可当我们放弃性能的时候,我们就不得不反问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应用才值得我们牺牲性能?我想一定要是很重要,但又对性能依赖不是特别大的应用。比如,电子货币、电子黄金、大额跨国转账?

以上是在我们已经有了区块链技术后,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特点进行的推理。而密码朋克的先贤们,则是为了做一个去中心的自由货币,经过各种试验和失败后,最终不得不发明了区块链技术来实现他们的想法。

两个思路最终殊途同归,这一切都是偶然么?至少我觉得是必然的!

也许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点对点、可追溯等特性还能做得更多,但无论是从区块链的源头还是技术架构看,区块链的基因都决定着,目前来说,在落地逻辑上最顺畅的,就是发币和交易。

这就引出我们要讨论的第二个重要话题:区块的本质是币还是链?

这貌似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没有比特币就不会有区块链技术,而没有区块链技术的支撑,比特币也无法得以实现。

两者本来是密不可分的,但是迫于各种无法言语的压力,有很大一部分后来者,尤其是商人们,开始有意无意的隔离币和链的概念,甚至倡导无币区块链。这些人想把区块链除了币之外的其它特性提炼出来,打造新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为己所用。而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人常常是各种传统的政治和商业中心!

如果完全不要币,只要链,我们不得不又一次回到之前那个问题:有什么应用是值得用牺牲性能来换取的?又有什么样的应用是现在强大的政治和商业中心无法背书和解决的?

原有中心要用区块链技术去掉中心,这听上去是不是有点怪怪的?其实现实中倒是有这样的先例,比如封建皇朝改革成民主制,从一个皇帝变成了议会制,从一个中心变成了多个中心,这也是一种进步,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我对DPOS共识机制并没有彻底否定。

但从密码朋克的原教旨主义和比特币的发展史看,先贤们要的显然不是议会制,他们想要的是彻底平权的服务器节点,以及用这种模式发行的自由加密货币。密码朋克们不信任的对象,除了君主,同时也包括议会,甚至还包括任何附庸在由他们构建的权力和商业机构,比如财阀和银行等等,他们在密码朋克们眼中并没有本质区别。

所以,密码朋克们在发明区块链这项技术时,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限制中心,而现在的中心们,面对区块链技术的时候,满脑子想的则是如何让它为己所用。这是一个本质矛盾点,两种思路碰撞到一起时,就会各种不顺!原教旨主义的信仰者们会觉得中心利益这帮人是在按照自己的理解瞎搞,而中心利益集团及其附属者们则会觉得,区块链技术架构就是一个残废技术,或者是一个婴儿级别的技术,现在啥都做不了,难当大任!

被技术限制的人们觉得这种限制是一种残废技术,这实在令人有点啼笑皆非。这就好比监狱里的犯人们觉得,监狱这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不行啊,啥都做不了,是个残废的生存环境......

监狱这个比喻非常形象,首先区块链确实是一种能够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的技术。然后,监狱里的人们觉得各种受限的时候,是不是应该首先反思自己是不是做了什么过分的事情,而不是光想着怎么样去改造监狱?

那么问题在于,区块链要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我们主要利用区块链的哪些属性呢?不可篡改、可溯源和透明性?其实都不是,因为只要有人为的源头存在,就可以在上链之前伪造任何信息。如果源头就不对,所谓的不可篡改和可溯源又有何意义?即便源头也是去中心化的,比如EOS的众多DAPP们,这些DAPP利用区块链的开放性大肆刷假数据,我相信这些刷数据的也会越来越高明,最后足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这时候所谓的透明性又有多大意义呢?有多少人能够具备数据侦察和过滤能力?

其实,要把权力关进笼子,首先大家要明白的是,权力的把柄是什么?或者说现代社会权力主要通过什么来行使。当然,首先我们要承认,正常的权力结构其实可以提高社会运行效率,是人类目前社会组织结构必须的,存在即合理。但有些权力用过头了,就会带来灾难性后果。在战乱年代,武力常常被滥用,导致民不聊生;而在和平年代,最最常见的一种情况就是:滥发货币!最终会导致民间财富被无限制的稀释和搜刮。

密码朋克们想要追求自由,想要用技术和非暴力的方式捍卫自己的隐私和权利,他们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各种中心化的既得利益者所构建的制度封杀和盘剥问题,而要冲破封杀,一个核心打击点就是现代货币以及金融制度。不可否认,这些技术大神们还是挺狠的,出手就是直接蛇打七寸!只有有钱了,只有自己的钱不会被随意控制了,才有资格谈自由,否则直接银行卡冻结,外汇封锁,再滥发几倍货币,你还追求自由?生存都成问题了!

如果从这个角度看,区块链的价值,其实是制造去中心化的加密货币。至于不可篡改、可溯源和透明性等属性,都是为了达成这个终极目标而必须做到的,不过是衍生品而已。而为了实现去中心化的加密货币,值不值得牺牲性能呢?显然,非常值得!还有什么比通过财产自由进而达到人身自由更有诱惑力的事情呢?为此牺牲一些程序性能,简直是不用过多思考就能做出的决策吧?

还记得之前某些比特币分叉币大肆宣扬比特币性能不行功能太弱,进而推销自己的分叉币么?这些人一直攻击比特币CORE核心研发组是码霸,老顽固。但实际上,我查过CORE组一些人员的资料,我更倾向于相信自己的判断,他们不是这样的人!我更相信,他们不愿意轻易扩容,肯定是有技术和安全性上的考量,这里就不深究了。同时他们也不会认为比特币需要加入太多其它功能,这些功能并不是重点,也不是密码朋克的先贤们所追求的东西。

看到这里,我们再来回顾本小节的核心问题:区块链的本质到底是币还是链?这时候你还会轻易的认为链是本质,链比币更有价值么?

其实追根溯源,我们会发现,区块链在很长的历史上,都是为了造个币而已,然后基于这套全新货币机制还能构建全新的金融体系,一套保障个人财产安全和高效无国界流通的金融体系,最后基于这套全新的金融体系还有可能打造全新的生产关系甚至是新的社会组织方式!这个难道不比“区块链+”和“+区块链”的商业目标更加震撼?同时也更符合区块链的技术特性,因为货币的流通,比起淘宝和12306这些应用,对性能的要求真没有那么高,一些大型国际金融系统的TPS也只有几千而已,是区块链技术有可能做到的。

链和技术,只是为了造币而使用的工具,去中心化则是达成这个目标的有效方法论。

工具就是工具,人性就是人性,工具改变不了人性,除非它是人工智能,除非人类完全掌握了能够修改人性的基因工程!

人性是需要中心化的,人类天生就是群居动物,就是会膜拜英雄,需要首领和社会结构。人性也是复杂的,真善美假恶丑不会因为任何现有技术而改变和消失,区块链也不可能做到。但是,任何事情,都是物极必反的,绝对的权力,时间一长,大概率会导致绝对的腐败和过激政策。所以密码朋克们希望通过自己的技术特长,来构建一套去中心化的货币系统,来对抗和防范这种情况的发生。

密码朋克这个创世组织解散之后,再无组织宣扬这个思想,主流思潮趁机入侵,把一个造币工具,硬生生描述成了一个制造信任的工具。逼格是提升了,媒体也能宣传了,然而初心迷失了,本质被蒙蔽了。

区块链是不是能制造信任?是的!但为什么要制造信任?因为它要造币,币需要信任!又因为它要独立于当今信用最强大的国家体系而存在,怎么办?那只能靠“技术+去中心化”的信用。信任和去中心化都是路径,造币才是目的!如果在“国家”和“技术”之外,还有一个值得信任的存在,只要它也能造币,那就也是可以选择的,遗憾的是,现在貌似还没发现!

什么是目的,什么是路径,什么是方法,什么是本质,什么是衍生品?希望大家能分得清楚!

最后的问题

如果我们确定币才是本质,区块链目前最强和最可落地的方向,就是造币,就是打造新的金融体系。那么从商业角度上,我们还有可以做的么?是不是只有技术大神和追求自由的人才有的玩了?

显然不是,事实也证明不是,因为货币和金融是当今社会最基础的民生设施,是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这也是密码朋克的先贤们会选择这点切入的原因。

而现代无数种类的商业模式中,总有一些产品是货币和金融属性很强的,这其中非常幸运的就有一种我个人比较熟悉的产品,就是游戏!前面提过我是技术出身,但没说具体是哪方面的技术,其实就是游戏技术,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涉猎过。

普通玩家眼中,游戏是由画面、美术、音效和策划组成的产品,但在我们专业的游戏人眼中,最核心的要素之一,其实是数值设计,尤其是有世界观的大型游戏。而在数值设计中,重中之重,又是经济系统的设计,大白话说就是金币咋来的、怎么花、能干啥,以及整体的节奏感如何设计。金币其实就是游戏里的货币,基于金币构建经济系统其实就是一个封闭的金融系统。只不过传统游戏,金币的发行和流通,完全是在中心化的厂商服务器上,而到了区块链领域,我们可以借鉴先贤们的思想,用区块链实现去中心化的金币体系,并基于去中心化金币体系构建新型游戏金融系统。

那么游戏用上这套新型的金融系统有什么优势呢?

1,金币有了去中心化的信用背书(在很多普通人眼里可能并不重要,但对于游戏公司来说,多了一项自证清白的工具,这很重要)。

2,可以很方便的进行全球众筹,获得启动资金(尽管很多国家禁止这项行为,但个人认为错不在技术和工具,错在不靠谱的商人和骗子,错在不靠谱的人性)。

3,可以用发币的方式,用空投或者早期红利的模式,来获得大量初期种子用户,方便进行低成本的项目冷启动(对创业团队来说至关重要)。

4,加入了区块链金融属性的游戏金币,会更真实,对玩家更有诱惑力,进而大大增强了游戏的代入感!

5,区块链打通了游戏内外的经济体系,让区块链游戏有更多的可能。当然,游戏的数值、经济和金融系统设计也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6,加密货币全球流通的特性,可以帮助游戏轻松实现全球盈利(特别重要,传统游戏国际化的时候,支付渠道是最难搞的问题之一,既有外汇和地域保护问题,又可能会被严重盘剥)。

7,去中心化、透明、以及币的投资性等等属性,会促使项目方更懂得尊重社群的意见,更懂得分享收益,这会让代币游戏社群活力远远大于传统游戏玩家群体。

……

也许有人会惊叹,不就发个币么?有这么夸张么?我自己作为十年的游戏人,再加上最近深入参与各种代币游戏之后,发现还真就这么夸张,只是好的游戏还需要时间打磨,而大量的区块链游戏玩家,并没有创业和行业视角,更多的只看到了各种游戏的BUG和设计问题,这些无非是经验和时间问题,不是方向问题。

游戏发个币,为什么就会产生这么强大的化学反应呢?而2017和2018年大泡沫之下,上千项目都在发币,为啥就没几个靠谱的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

1,这些项目可能有一半只是利用区块链特性来圈钱的,这些就不说了。

2,认真做事的很多项目,都在跟性能较劲,甚至追求一切都要上链,这些人要么碰的灰头土脸,要么干脆放弃。

3,还有一些项目,更注重代币的设计,算是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但很可惜,代币必须附着在复杂的金融系统中才能发挥真正的威力。现实世界足够复杂,国家系统足够强大,基于货币的金融系统才有存在的必要和空间。可很多代币项目很搞笑,它所谓的代币经济,只是一套奖励机制,写篇文章,或者进行一个互动,然后就给你一个代币奖励,这其实跟积分或者挖矿差别不大,完全无法称之为一个货币或者金融系统。试想,如果比特币只有挖矿和挖矿奖励的设计,然后挖出来的比特币没有复杂和多元的应用环境,比特币还会有前途么?还能带来那么多改变和想象空间么?

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商业项目都适合代币化的,如果只是把代币当成积分来用,最终你还是需要解决积分兑现的问题,人家赚了积分,怎么用呢?没有丰富的经济体系和金融系统支撑,不能消费、不能放贷、不能流通,啥都不能干,难道完全由项目方来托盘回购?不是不可以,但项目方托盘的钱又是从哪里来的?项目方会一直托下去么?

另外还有一点,如果你这个经济系统不够复杂多变的话,很快就会被找到最优解,然后可能瞬间就被人套利致死!

说了代币化游戏的那么多优点,有些人可能会质疑:区块链游戏的玩家都是来赚钱的,谁会花钱?这点我是坚决不同意的,我还是那个观点,人性就是人性,工具就是工具,工具改变不了人性,区块链也改变不了玩家喜欢玩游戏以及要为游戏充值的冲动,如果玩家不花钱,只有三种可能:1,游戏做得真心不咋地,没人愿意付费;2,付费设计有问题,付费点卡的不够准;3,找错付费群体了,咱不能把投资人和撸羊毛的当消费者啊!

理想状态下,一个区块链游戏应该是这样的:只有代币和极少数核心资产上链;充分利用代币的优势做好项目启动、社群维护和国际化发展;要把去中心化的经济系统和金融系统作为重中之重来设计,贯彻共赢的思路;最终找到付费群体实现盈利,并用利润承载代币的基础价值。

这样的游戏会有么?我相信会的,而且可能大家今年就会看到成功范例,为了避免广告嫌疑,我就不点名了。

最后想说,区块链游戏需要链么?需要的,毕竟发币是要基于区块链发的,核心资产也是要上链的,但链是重点么?好像并不是,币才是重点,基于币的经济系统和金融系统则是重中之重!

从纯商业角度,我们不一定非要像密码朋克的先贤们把自由和革命挂在嘴边,但币是一定要的,因为这是先贤们赐予我们的,对抗传统商业模式的最有力武器,是我们在商业上弯道超车,对抗巨头的最有力武器!

区块链的本质是币!

作者:寂寞火山,微信公众号:头号联盟寂寞火山(jimo_huoshan),主要分享技术、产品、互联网、社交电商、创业、投资等个人心得。

分享文章:区块链的本质是什么?
浏览路径:https://www.cdcxhl.com/article42/cpigec.html

成都网站建设公司_创新互联,为您提供网站维护品牌网站建设网页设计公司商城网站云服务器标签优化

广告

声明: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用户投稿、用户转载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电话:028-86922220;邮箱:631063699@qq.com。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转载时需注明来源: 创新互联

营销型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