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普惠生活15年:打造普惠金融生态圈

作者 段思宇

10年的十堰郧阳网站建设经验,针对设计、前端、开发、售后、文案、推广等六对一服务,响应快,48小时及时工作处理。全网营销推广的优势是能够根据用户设备显示端的尺寸不同,自动调整十堰郧阳建站的显示方式,使网站能够适用不同显示终端,在浏览器中调整网站的宽度,无论在任何一种浏览器上浏览网站,都能展现优雅布局与设计,从而大程度地提升浏览体验。创新互联从事“十堰郧阳网站设计”,“十堰郧阳网站推广”以来,每个客户项目都认真落实执行。

有一种双赢是相互成就,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即是如此。

15年来,金融科技助推了普惠金融的发展,而普惠金融又为金融科技的创新提供了“试验田”。从早期的支付线上化到之后互联网理财、互联网保险的崛起,再到如今依靠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技术为普惠金融插上了翅膀。

根据此前规划,2020年是我国普惠金融的阶段性验收之年,在这一年,要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有效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

如今,新技术加持之下,普惠金融的雨露甘霖正惠及更多人群,而市场也在期待,站在新的起点,两者又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在9月24日首届全球金融科技大会——“外滩大会”上,来自全球的500多位金融科技大咖、顶尖学者、行业领军者,正就科技与普惠的关系展开热烈讨论。

初期突破(2006~2010年):支付领域变革

国内最早提及普惠金融这一概念是在2005年,彼时为开展2005年国际小额信贷年的推广活动,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秘书长白澄宇提出用“普惠金融体系”作为“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的中文翻译,此后,普惠金融逐渐走上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与此同时,经历了早期的融合,数字技术已渗透到金融领域的各个层面。在技术赋能普惠金融的初期,作为金融基础设施的支付体系受到直接影响,发生了重大变革,第一代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带来了网上支付的快速发展,便捷、迅速成为消费者最直观的感受。

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逐步将线下业务转到线上办理,部分市场网点及人工服务渐渐被简化、替代,网上银行应运而生;另一方面,随着电子商务和社交网络的发展,如支付宝、财付通、快钱等第三方非银支付机构喷涌而出,通过互联网平台提供交易撮合服务,通过线上渠道实现金融服务的触达。

尽管支付趋向电子化,但支付的功能未发生太大变化。当时有业内人士分析,电子支付的核心内涵仍是信用,如果没有信用体系的支撑,用户无法形成“非面对面”的支付习惯。

比如,支付宝创立了“第三方”存管机制,买家所付货款将被存于“第三方”,直到买家收到所买商品并确认满意后,货款才会转移给商家,这种安排解决了买家和卖家之间缺乏信任这个早期阻碍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之后,随着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普及,互联网支付需求越来越大,其背后是电子支付的产业链也正在因为支付渠道和介质的多样化而呈现前所未有的复杂性。无论是电信运营商、银行、银联、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等,都在思考如何将支付业务与其他产业服务进行良好的融合。

到了2009年,在移动支付扩张的背景下,为了抢占先机,一些基于互联网的支付产品开始拓展服务。而移动支付的爆发,也让中国从现金支付跳过了使用纸质支票和塑料信用卡的阶段,大幅提高了基础支付服务的可得性。

例如,支付宝开放支付通道给第三方商家,除了提供担保交易收款、网银支付等基础功能之外,还提供针对移动支付的支付宝公众服务、无线版快捷支付、扫码到账等多种类的服务;财付通则以电子钱包的形式嵌入微信应用程序,并将电子钱包和已有的银行账户或信用卡关联,可用于个人间转账、缴费、旅游预订等更多支付场景;中国银联、中国电信等其他非银行支付提供者也进入了数字支付领域。

一时之间,支付行业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尤其是第三方支付机构势头更甚。据易观国际报告,2010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包括互联网支付、手机支付和电话支付)交易额突破万亿,达1.13万亿元,其中,支付宝以49%的份额占据半壁江山。

另外,2010年8月,被称为“超级网银”的央行第二代支付系统正式上线,首批上线城市为北京、天津、广州、深圳,主要提供标准化跨银行网上金融服务,大大提高了银行服务效率,并降低成本。

随后,支付行业便迎来高速发展时代,短短几年时间给消费者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余额宝、微信红包、收款码等新的支付方式接连亮相,NFC近场支付、扫码支付、点卡支付、预付卡支付、指纹支付等各种支付产品层出不穷,甚至如刷脸支付、声波感应等人机交互的支付方式也慢慢从理想转为现实,满足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所需。

中期交汇(2011~2015年):模式创新拓宽金融覆盖面

作为金融基础设施的支付体系历经变革后,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加持之下,2011年以来,金融市场上出现了更便捷的创新服务产品,互联网基金理财、互联网保险等如雨后春笋般蜂涌而出,使更多消费者能够享受到互联网财富管理的便利,普惠金融的覆盖面和可得性再一次扩大。

依托先天的流量优势,在这一时期,部分互联网企业开始加入到传统金融机构针对普惠金融开展的小贷业务中来,衍生出网络小贷。这些互联网企业通过旗下小额贷款公司,利用互联网向客户提供小额贷款。

2011年前后,阿里巴巴集团成立了两家小额贷款公司,面向阿里电商体系内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卖家提供信用贷款,此为国内首批专门面向网商放贷的公司。之后,随着蚂蚁金服正式成立,小贷业务被整合纳入蚂蚁金服集团,并更名为“蚂蚁小贷”,服务对象也从阿里平台内的小微企业向平台外扩展。

得益于网络数据的积累,在这一模式下,与电商平台相关的出借方可根据借款人的网店交易记录来评价其信用情况,不仅可降低小额贷款的发放成本,还可提高发放效率,使更多用户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小额贷款。

但作为经营信贷业务的公司,网络小贷机构始终面临着资金来源、业务范围等诸多限制。于是,互联网公司将目光瞄准了民营银行。2014年,有着互联网基因的网商银行和微众银行获得民营银行牌照,两者均不设网点和柜台服务,主要利用技术和数据,重点向个人和小微企业提供信贷产品。在网商银行成立后,蚂蚁小贷业务并入其中。

不只在借贷方面,互联网财富管理于这一时期也得到爆发式增长。在互联网银行获批的前一年,即2013年,蚂蚁金服和天弘基金管理公司合作推出的互联网基金理财产品——“余额宝”横空出世,激活了数百万个支付宝账户中的沉睡资金,一跃成为推动互联网基金理财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加速器。

随后,与之类似的产品如“理财通”、“京东小金库”等相继推出,这些产品以投资门槛低、随时提现、每日计息、投资回报率较高等特点备受中低收入消费者青睐,它们的问世也使理财行业开始思考如何借助数字手段吸引更广泛的客群。

在余额宝推出5个月后,2013 年 11 月,中国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在线财产保险公司(下称“众安保险”)成立,这是中国保险行业发展的里程碑。众安保险的三大主要股东就是蚂蚁金服、腾讯和平安保险。

以众安保险为代表的新兴的、纯互联网的保险公司运用新的商业模式和平台为消费者设计并提供新型互联网保险产品和服务。与传统保险公司相比,它们分析速度更快,处理规模更大。由此,传统保险公司和其他机构纷纷效仿,同时也积极寻求与互联网保险公司建立合作关系。

整体而言,由技术演变所带来的创新性互联网金融是这一时期普惠金融的“主角”,借助互联网平台,更多消费者可参与到财富管理中来,从而降低了财富管理的门槛。而在见识到技术对金融业务产生的巨大影响后,传统金融机构亦开启了大规模的数字化战略布局,发展普惠金融业务。

在此背景下,2015年,《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下称《规划》)正式发布,对此后五年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具有全面的指导意义。《规划》提出要积极引导各类普惠金融服务主体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延伸服务半径,拓展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有了顶层指导,自此普惠金融发展便步入快车道。

走向深融(2016年至今):普惠金融生态系统逐步完善

2016年,《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下称《原则》)发布,再次强调了数字技术的重要性,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是《原则》的首要内容,把推广数字普惠金融上升到了国家的战略层面。

数字金融具备共享、便捷、低成本、低门槛的特点,在普惠金融方面具有天然优势。2016年以来,随着数字技术在银行、证券、保险行业的逐步应用,传统金融机构丰富了传递信息、办理业务的渠道和手段,降低了运营成本,有效地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提高了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满意度。

数字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也把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带上了快车道,与国际市场相比,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弯道超车”。

在新技术业态下,目前我国普惠金融已形成以银行等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互联网巨头、金融科技企业等为服务主体,以“三农”服务、精准脱贫、小微企业融资和智慧城市建设等为服务对象,以支付体系、信用体系、产权交易市场、资本市场等为基础设施,以政策体系、法律体系等为制度保障的生态系统。

不同于以往,现阶段技术与金融有机融合的结果是二者界限日趋模糊,逐渐形成了新的业态,金融创新不再是简单的业务形式上的转变,而是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新的金融产品设计或金融服务商业模式的重塑。

对于这种创新,业内称之为“金融科技”,即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为用户提供信息、资金、产品等全方位金融服务,解决实际场景需求,特别是解决传统金融没有覆盖或者覆盖不足人群的金融需求。

区块链技术是金融科技领域最具挑战的创新技术之一,一直以来,互联网巨头都深耕于此。2019年10月,中央强调对区块链技术和行业的重视,一时之间,区块链再被推至聚光灯之下,其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数字货币、支付清算、数字票据、资产证券化、供应链金融、银行征信、贷款业务、资产转让及股权交易等。

尤其是近两年,数字普惠金融实践愈加丰富,在服务“三农”、精准脱贫、小微企业融资与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新服务、新产品不断涌现。

比如,在优化小微企业融资环境方面,区块链技术+供应链融资通过解决“链”上企业的信任问题,使得服务B端与实体产业的供应链金融迎来发展新阶段,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具备广大的市场前景。

在助力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数字普惠金融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的作用,以金融服务为着力点,通过打造便民医疗平台、智慧交通平台、智慧政务平台等,逐步实现B端、C端、G端的有效连接,更利于智慧城市的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9月的云栖大会上,蚂蚁链全新升级BaaS平台,并面向区块链应用企业、开发者等,首创推出全新服务模式“1+X+Y”,让区块链应用真正互通互联。

“1+X+Y”模式,即基于蚂蚁链BaaS这一基础设施核心平台(1个平台),企业和个人开发者能使用低门槛、高性能的区块链开发工具和组件,敏捷地搭建起区块链应用生态(X个应用);通过蚂蚁链跨链等技术,政府、产业和金融等跨组织、行业场景的区块链应用将能够完成内外部异构链之间的网络连接,最终实现万链互联的价值网络(Y),让资产流通更流畅、高效、无阻碍。

随着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普惠金融生态系统将更加健全,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会更加完善,底层技术融合发展将全面提高数字普惠价值。同时,乡村振兴战略和小微企业对数字普惠金融的要求会更高,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也将更细化、精准化。

当前名称:金融科技普惠生活15年:打造普惠金融生态圈
文章路径:https://www.cdcxhl.com/article34/cpicpe.html

成都网站建设公司_创新互联,为您提供品牌网站建设微信公众号关键词优化全网营销推广网站导航动态网站

广告

声明: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用户投稿、用户转载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电话:028-86922220;邮箱:631063699@qq.com。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转载时需注明来源: 创新互联

搜索引擎优化